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巴黎凱旋門文物被砸 其共和國象徵遭起底

發表時間:

12月1日的周六,法國“黃背心( des Gilets jaunes) ”團體在首都巴黎著名的觀光景點凱旋門大規模抗議示威之際,一些打砸搶分子趁機強攻、佔據並破壞凱旋門歷史文物,隨即遭到總統馬克龍及各政治人物痛斥:竟然攻擊法國共和國象徵性的歷史建築文物。這又推助一波開始回溯探究:這個現今具法國歷史性象徵意義的建築古跡凱旋門,究竟是否真是一個具代表共和國精神的歷史文物?

法國警方在巴黎香街大圓環向黃背心示威者噴催淚瓦斯和水炮  2018年12月1日
法國警方在巴黎香街大圓環向黃背心示威者噴催淚瓦斯和水炮 2018年12月1日 圖片:路透社/REUTERS
廣告

在“黃背心”示威動亂中發生的打砸搶凱旋門之後,包括總統馬克龍在內的許多法國人感到震驚,甚至有“動搖過本”的感覺,這種行徑甚至被許多媒體及總統馬克龍斥責“醜聞一樁”、“法蘭西之恥”。口誅筆伐自然不在話下,因為傳統上,這個在法國人,甚至在全世界觀光客心目中被視為法國標誌的凱旋門,一直被認為是法蘭西共和國立國的象徵性文物,“茲事體大”,因此:“示威歸示威”,不該觸碰“共和國的象徵性建築文物”,否則就陷入“十惡不赦”。衛護這個代表法蘭西共和國精神的歷史文物,頃刻之間成了衛道之士的神聖任務。媒體也大篇幅地倡導護衛法國尊榮的象徵---凱旋門的說法。

不過,與政治人物及許多媒體所宣揚報導背景相反的,凱旋門的出身並不是一個全然代表“法蘭西共和國”的歷史淵源建築物,這是巴黎人報指出的。

自“黃背心”大規模示威活動在凱旋門發生嚴重暴力破壞以來,遭到許多政治人物的譴責。事實上,凱旋門是一個在法國王室的王權時代所打造的歷史建築物,但這並不能消除周六暴力破壞事件的嚴重性。本次遭到“黃背心”示威的打砸搶分子打破的內部展廳里的雕像,也不是真正的“瑪麗安娜”雕像;瑪麗安娜女神頭像一直是法蘭西共和國的代表。

凱旋門是巴黎、是全法國最受歡迎、最受矚目的歷史建築物之一。而且明顯地,非常受到觀光客的歡迎。這個在法國歷史上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路伴隨法國人走過來的凱旋門,其實,它並不如一些媒體及政治人物所說的與法蘭西的共和國歷史有那麼的相連結。

凱旋門是於1806年在拿破崙的要求下樹立起來的。當初是為了慶祝王室軍隊凱旋歸來而建造它。在數度工程中斷後,終於在30年後的1836年才竣工;當時是由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建造、完成的。

當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決定要完成凱旋門的建築工程時,這也與拿破崙一世最初的意願相結合了,亦即:把凱旋門當作向大革命的軍隊及王室軍隊致敬的紀念性建築,這是根據凱旋門網站指出的。這個建築物的政治意義改變了,之前於佑( Huyot)曾提出修建建議,但未實現。後來,路易•菲利普國王責成也是藝術及收藏評論家的內政部長阿多夫•迪耶斯(Adolphe Thiers)去籌畫一批禦用雕塑的訂單,而且這些被選中的雕塑必須符合呈現民族精神主題。

其中一項著名的雕像,也就是本次黃背心打砸搶分子砸出一個大洞“瑪麗安娜”雕像,又是如何呢?如同這個“1848年歷史及19世紀革命公司 ”在其“凱旋門網站”上指出的, 事實上,這尊人頭雕像是在1830年7月君主制時代,向雕塑家弗朗索瓦•路德(François Rude)訂製的,這是一組標題為志願前往從軍的雕像。這也就把我們帶回到1792年 面對聯軍軍隊時,自願參軍的一景了。雕塑家路德的妻子,也就成為當初雕塑這尊“假瑪麗安娜”雕像的模特兒了。

周六,被一些黃背心示威分子打出一個缺口大洞的這尊雕像,同時也讓人從這個大洞看出端倪,原來這只是一個拷貝版的石膏雕像,而不是瑪麗安娜的原創雕像。

1920年,凱旋門設立了無名士兵英雄冢之後,它也就代表了所有在一次世界大戰犧牲的法國士兵紀念碑,也就再一次成為了一個軍事象徵。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