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師法諾貝爾 台灣創辦「唐獎」表彰改變世界的力量

發表時間:

●這個星期,第一屆「唐獎」頒獎典禮在台灣公開舉行,總統馬英九親自頒獎,盛大的規模和學術地位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獎金之高更是全球之冠。全新的「唐獎」究竟是一個什麼獎項?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唐獎的「唐」就是漢唐盛世的「唐」,英文稱為Tang Prize,由臺灣企業家尹衍樑效法諾貝爾獎的精神,個人捐助新台幣三十億元成立,宗旨是,鼓勵更多有利於地球與人類的重要研究,發揚中華文化。因此,唐獎共設置四大獎項:永續發展獎、生技醫藥獎、漢學獎、法治獎。和諾貝爾獎的物理、化學等五大獎項錯開,每兩年頒獎一次,委託中華民國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辦理提名和評選,今年首度頒獎,選出各領域的全球佼佼者。每一個獎項的獎金高達新台幣五千萬元,相當於人民幣約一千萬元。而諾貝爾獎目前的獎金是八百萬瑞典克朗,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七百萬,所以說唐獎是全球獎金最高的學術獎項。

●為什麼把這個全球性的學術獎項取名為「唐獎」呢?

根據主辦單位唐獎教育基金會的說明,盛唐之世是東西方文明交會、政治經濟顛峰的時期,當時唐人對世界展現的自信、兼容各文化的胸懷氣度,就是唐獎所要發揚的理念。出於對人類發展的深刻反省及體悟,因此台灣企業家尹衍樑先生捐助創設「唐獎」。尹衍樑先生雖然捐助成立這個獎項,但他個人很低調,評選事務都由中央研究院處理,中研院為了主辦這個國際獎項,組成「唐獎評審委員會」,成員以中研院院士為主,另包括相關領域的國際傑出人士,評選重點包括原創性、重要影響力、以及在各領域中對社會的實質貢獻。

●第一屆唐獎的得獎人有哪幾位?他們的事蹟和對世界的貢獻是什麼?

「永續發展獎」的得主是挪威的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她曾擔任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1987年在聯合國發表一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呼籲全球善用科學和技術,努力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公義三者間尋求均衡,奠定了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礎。
「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主任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科免疫基因醫學講座客座教授本庶佑兩人共同獲得,得獎理由是他們發現CTLA-4和PD-1為免疫抑制因子,進而應用在癌症的免疫治療,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漢學獎」得主則是學貫中西,享譽國內外的史學大師余英時教授,評審委員會稱譽他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分子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被學界尊為海內外研究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泰鬥。
「法治獎」的得主則是曾擔任南非大法官的人權鬥士奧比薩克斯,他一生致力為民主自由的南非帶來法治,無論作為政治運動工作者、律師、學者乃至於南非新憲法的起草者,一直都努力經由法治的實踐,來癒合過去撕裂社會所帶來的創痛,以建立一個尊重多元,擁抱民主價值、社會正義與基本人權的社會。

●據說,台灣舉辦唐獎頒獎典禮,非常隆重,活動遍及全島,前後長達一個禮拜,請你為聽友介紹一下。

沒錯,唐獎稱譽得獎者是「改變世界的力量」,為了表彰他們對人類的貢獻,給予特別崇高的禮遇,活動整整一個星期,九月十五日,主辦單位在故宮博物院為得獎人和他們的眷屬舉辦歡迎晚會,行政院長江宜樺代表台灣歡迎得獎人,第二天晚上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音樂會。故宮博物院則配合唐獎頒獎典禮,特地設計了一個以唐宋著名藝術品為主的展覽,包還書法、繪畫等等,展現唐朝融合各種宗教文化民族的包容性,進而開創璀璨盛世,以呼應唐獎獎助開創時代先驅者的意義。
接著九月十八日早上,台灣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府接見得獎者,當天晚上,頒獎典禮在國父紀念館盛大登場,馬英九總統親自頒發獎章和證書。頒獎典禮第二天,四位得獎人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發表專題演講;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大師座談」,四個不同獎項的得主,分別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台中中興大學、台南成功大學、高雄中山大學出席「大師座談」,和台灣北中南學術界密切交流。街頭上到處飄揚著唐獎頒獎典禮的旗幟和宣傳海報,這一周,唐獎堪稱是台灣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相信也是全球華人的驕傲。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