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媒:大陸惠台措施成效端看地方政府能否落實

發表時間:

大陸國台辦在2月28日當天公布了三十一項惠台措施,台灣媒體指稱,這是對台政策開春大禮,連當初的服貿協議都放進去了,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前所未有。台灣陸委會則認為,這是要以利益換取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2018年3月1日表示,陸方提出的惠台31條措施並無法律效力,陸委會持續關注落實情況。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2018年3月1日表示,陸方提出的惠台31條措施並無法律效力,陸委會持續關注落實情況。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攝
廣告

●228當天,大陸國台辦公布了三十一項惠台措施,據說,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前所未有。請你為聽友簡單介紹一下內容?

好的。三十一項惠台措施,其中十二項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主要包括:一、明確台商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畫,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二、台商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百分之十五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三、台商也可以用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另外,台商也可以公平參與政府採購;可以透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另外十九項涉及兩岸同胞同等待遇方面,主要有:向台胞開放一百三十四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台胞可申請參與「千人計畫」、「萬人計畫」及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多項基金;也可以加入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等。

還有,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電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不受數量限制;所有的媒體,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也不做數量限制。大致就是這樣。

●大陸國台辦宣布三十一項惠台措施後,台灣官方有什麼反應?

陸委會說,陸方長期以來反覆推出多種類似措施,都是為了提升其單方獲益的經濟發展目標、吸納台灣的資源,以利益換取台灣方面的政治認同。

陸委會也說,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策主張沒有改變,近期不斷對台灣緊縮施壓,並同步釋出所謂「惠台措施」拉攏台灣民眾。長期以來,大陸反覆推出多種類似措施,這是大陸整體對台政策的一環。

陸委會也呼籲大陸,任何舉措都應確實保障台灣人民權益,並以互惠互利為目標,排除政治操作,才有助於雙邊關係的良性互動發展。陸委會還提醒台灣民眾,兩岸在制度、法規、市場環境及理念價值等都有差異,企業及民眾在參與前,應該謹慎評估可能存在的成本風險與效應,以維護自身權益及安全。

●台灣的工商企業,對國台辦宣布的三十一項惠台措施,有什麼看法呢?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大陸的惠台措施實際上已啟動,對台灣企業聚焦在招商和與國營企業的合作,可說是大陸「國家隊力量」和台灣企業「國際實力」的雙向結合,對兩方企業都有利,有望創造雙贏。反觀台灣的經營環境日益惡化,例如近期勞動檢查把資方當敵人,加上政府推動新南向不切實際,在大陸官方進一步端出「牛肉」後,他認為,勢必會加速台灣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西進腳步。

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王屏生表示,國台辦宣布的優惠措施,讓人感覺到「大陸市場就是台商的市場」;他打算「加碼一倍以上」在大陸各地投資,借力「政策順風車」,深耕大陸內銷市場。

●台灣輿論界怎樣看待這次國台辦宣布的惠台措施呢?

台灣媒體分析,三十一項惠台措施,是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對台論述:主打「三中一青」、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希望促進「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兩岸民眾「心靈契合」的具體呈現。但台灣媒體也認為,能否落實到基層台商和台胞,是措施能否成功的關鍵。

媒體分析,這些惠台措施的內容,就是要把台灣民眾融入大陸社會,將台灣放到習近平倡導的「新時代」中國國家發展策略一個重要環節;也表示大陸不再依靠藍綠,也不再指望國民黨,以自己的經濟及社會實力,加速「一中」與「一國」下的促統,是對台政策的重中之重。

選在春節後,中共新一屆政府上台前推出這項惠台政策,台灣媒體認為,國台辦明顯有「送大禮」的作用。但未來仍要看地方政府執行是否徹底而定,因為對台工作,從來不是地方市長或市委書記的第一要務或政績升遷的衡量標準,所以台灣媒體分析,這個「大禮包」實質成效恐怕還待觀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