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郭育仁:中美戰略關係調整使台灣對美國變得非常重要

發表時間:

自台灣蔡英文政府2016年5月上台以來,一度熱絡的台海兩岸關係驟然降溫。馬英九總統任期內的所謂“外交休兵”早已讓位於來自北京的步步緊逼,兩年多來,蔡英文領導下的台灣已經連續失去五個邦交國,曾經爭得的國際組織參與也陸續受阻。隨着北京與梵蒂岡近日圍繞主教任命問題達成的共識,台灣能否繼續維持它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也成懸念。但與此同時,2017年上任的美國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對北京展開貿易大戰,另一方面也對台灣表現出比歷屆前任美國總統都更明確的支持。夾在世界兩個頭號經濟大國爭奪領導地位的遊戲中的台灣如何自處?台灣外交在何種程度上能夠自主而不是大國遊戲中的一個籌碼?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亞太區研究所教授郭育仁先生9月初到訪巴黎時,向我們談了他的看法。

資料圖片: 2016年12月3日,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在台北與剛剛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通電話。
資料圖片: 2016年12月3日,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在台北與剛剛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通電話。 圖片來源:路透社/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HandouT
廣告

法廣:最近一段時期台灣外交環境有一個凸出特點,一方面是台灣不斷失去邦交國,但另一方面又有美國對台灣一些很有力的支持舉措。您如何看台灣目前的國際環境?

郭育仁:其實從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上台到現在,兩岸關係一直處於緊繃狀態。中國不斷透過各種方式打壓台灣在國際空間的活動,無論是國際組織參與,還是邦交國,甚至已經延伸到私部門。比如前一陣國際航空公司改名事件……

我覺得其實中國對台灣的一些政策和態度與中美關係有很強的聯動性。

法廣:如何看這種聯動性?對台灣來說,這更是一個積極因素,還是說這也攜帶着很多讓台灣更加依賴美國的因素?

郭育仁:應該是反過來講。特朗普雖然是政治素人,但是他很深刻地了解台灣在全球戰略和中美關係中所佔的關鍵位置。有人說他是在打台灣牌。但我覺得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台灣畢竟是一個民主國家,不是說美國可以對台灣為所欲為。目前中美之間處於非常重要的戰略調整期,在此之前,奧巴馬任下,大家都在說是G2, 是新型大國關係。我覺得特朗普總統並不是這樣看待中美關係。他在競選期間就已經講得非常清楚,要“美國優先”。他想要維繫這種美國霸權,維繫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中國處於與美國競爭大於合作的態勢,台灣就變得對美國非常非常重要。

中國非常習慣操作打擊弱者,比如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那明明是駐韓美軍的部署,不是韓國的部署,可(中國)懲罰的是韓國。美台關係,尤其在外交與安全上,兩年來一直不斷有突破,第一是因為“九二共識”,第二是因為特朗普上台。前一段時間已經有消息證實,特朗普總統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其實是美國方面提出的。所以,由此可見,特朗普總統在擔任總統初期,就已經非常了解台灣的關鍵地位,尤其是在中美戰略關係調整期中。我覺得,中國並沒有非常有效的對美反制措施,於是就習慣性懲罰弱者。

法廣:但是您剛才也提到,有人認為特朗普在打台灣牌,有這種觀點的人可能也不是少數。台灣外交在多大程度上有自主性呢?

郭育仁:馬(英九)政府執政八年,台灣很多重要的軍事(議題)、尤其是軍購案,都停滯不前,國防預算也一直在下降……馬英九總統基本上為了維持兩岸關係的緩和,無論是在外交上,還是在國防上,都盡量避免挑釁北京。蔡英文總統其實在競選期間就一直在強調國防自主。她上任之後,的確也有國防政策陸陸續續得以落實,尤其是對美軍事交流與合作這一部分。我覺得是台灣自主性地提出了這些需求,而不是一味迎合華盛頓的要求。我不覺得台灣是被動地當作一張牌被打。

蔡英文總統的國防自主政策基本上可以說是馬總統八年之後的一種重新調整,是台灣內部國防政策的重新調整,不能一味地解釋成是美國打台灣牌。

法廣:現在這種局面下,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長期維持這種狀態?走出這樣的僵局有哪些可能的因素?

郭育仁:我覺得並不是台灣國防政策、國安政策調整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一個非常大的主因是北京當局還沒有習慣與民進黨維持有效的溝通管道……

法廣:正是在這一點上,其實民進黨在野期間,在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前,(民進黨一些成員)其實與北京方面有至少是個人層面的接觸。為什麼這些交流實際上並沒有構成可以溝通的管道呢?

郭育仁:我覺得這主要是態度問題。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北京當局基本上是以比較輕鬆的態度與之交流,盡量避免觸碰一些核心議題,或敏感議題。那個時候的溝通管道到民進黨執政的時候當然就無效了。可是,北京與國民黨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其實無論國民黨在野還是在朝,都是非常有效的。我覺得,再怎麼講,民進黨也是一個民主政黨。蔡英文總統自己也多次講過:在不設政治前提之下,隨時願意與北京對談。如果北京的態度一直是堅持一定要對方接受“九二共識”才能談,有這樣的前提的話,那這種僵局其實是北京自己設下的。蔡英文總統就職的時候,提到兩岸關係的兩大支柱: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已經是對大陸釋出非常大的善意了,所以,我覺得中美這一波戰略調整,會讓北京重新思考怎麼去面對一個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

法廣: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實際上是一個強勢政府,在某種程度上說,讓步的可能性在目前看來恐怕不大。如果台灣方面也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在沒有非官方溝通渠道的情況下,僵局是否只能持續?

郭育仁:首先,我不認為是民進黨政府在堅持。沒有“九二共識”之前,北京與國民黨還是可以對話啊。為什麼當時的北京在沒有“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仍然願意與國民黨對話?換句話說,就是北京對民進黨設下的標準高於對國民黨。

第二點,我覺得也不能用“讓步”來形容,因為這基本上不是一種讓步。大家都很清楚,兩岸關係要想改善、和緩、有更多合作與交流,只有一種方法:對話。所以蔡英文總統才會一直不斷地重申,在沒有預設政治原則或前提的情況下,願意與北京對話。所以我說現在應該重新思考台灣定位的是北京。北京領導階層(應該思考),在現在中美戰略調整期中,應該怎樣去面對台灣。

法廣: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目前兩岸關係的僵持集中於對九二共識的認知,但北京之所以對民進黨與國民黨區別對待,癥結更在於北京不願接受民進黨黨章中關於台灣獨立的主張。

蔡英文政府上台兩年多以來,這種緊張關係對兩岸的經貿交流有怎樣的影響呢?

郭育仁:兩岸的經貿交流基本上也是在中美貿易戰的大框架下。當年是因為中國(有)比較好的投資環境,所以才吸引一百多萬台商去中國設公司、建廠、做生意。我覺得中國需要非常謹慎地處理目前的中美貿易戰,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台商,也關涉到所有外資:在目前這個全球經貿環境下,中國是不是還是一個適合投資的地方?

法廣:中美貿易戰和台海兩岸貿易關係之間具體會有怎樣的互動關係呢?

郭育仁:比如美國現在不斷對中國提高關稅,第一就會造成轉單效應。很多工廠可能就不會對中國下單。轉單效應醞釀的時間夠長,在中國境內的工廠就會移廠。這是經濟競爭法則,對於經商的人來講,他們尋求的首先是比較穩定的投資環境。特朗普總統對中國使用的貿易報復手段,我相信是有非常詳盡的計畫,只是宣布的時候都非常突然,對於經商者來說,這樣的投資環境不夠穩定。生意人會尋求避險,避險的最好方法就是離開那個投資環境。這也不單單是對台商,而是對在中國有投資的外商,是整體的投資環境的問題。至於兩岸關係,台商其實長期以來為兩岸關係穩定扮演着一個關鍵角色,通常在對話中扮演着檯面下的溝通管道。但如果轉單或者移廠效應出現,(這些台商)就會越來越少,而且他們也不再想去管這樣的事情。他們的主業還是做生意。(原來)是因為他們經商的原因,想要有穩定的投資環境,才希望兩岸關係緩和。這就會造成,兩岸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連這種最穩定的安定力量都會想要離開。這也是中國政府應該深思的部分。在所有的外資中,台商的地位最特殊,他們當初也是以最特殊的身份去中國投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