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香港創新科技突破,人工智能與生物科技崛起,獨角獸揚威

發表時間:

香港創新科技突破,人工智能與生物科技崛起,獨角獸揚威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香港創新科技突破,人工智能與生物科技崛起,獨角獸揚威。

香港科學園的高錕會議中心資料圖片
香港科學園的高錕會議中心資料圖片 DR網絡圖片
廣告

香港告別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的刻板印象,成為亞太區重要的創新科技中心,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研究成果卓著,產業化亦曙光初現,現時已有七所市值超過十億的「獨角獸」公司,商湯科技更是人工智能領域最大獨角獸,超越台灣。香港金管局、應用科技院亦成為龍頭,帶動「轉數快」等金融科技誕生。

科技產業化方面,香港有什麼新的趨勢?

根據各研究報告顯示,香港至少具有七家獨角獸公司,領頭的商湯科技從事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市值超過六十億美元;兩家從事互聯網金融:我來貸(WeLab)富途證券國際(香港);兩家從事互聯網物流:GoGoVan、Lalamove,一家則從事互聯網旅遊:KLOOK客路;一家經營旅遊手機出租:Tink Labs。這些新興的公司都代表香港互聯網科技創新能力,與近幾年來,內地美團、餓了嗎這些互聯網平台的冒起有異曲同工之妙,凡是能建設上有規模的互聯網平台,都有很大機會變成獨角獸。

中美貿易戰當中,香港創科可以有甚麼角色呢?

中美貿易戰之下,香港具有創造性模糊的角色,而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中、美雙方全面對抗,而最重要的就是科技戰。香港現時不在制裁範圍之內,可以在創造性模糊里,擔當更多重要角色,香港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就對亞洲周刊說:「香港在背景下,可以充當『雙向聯繫人』(Two-Way Connector)的角色,類似(技術)貿易的角色」,可以作為平台,讓中、美在香港作技術上的交流、交易,利用這個創造性模糊的角色,作技術交易平台。

香港的創新科技有哪些障礙呢?

香港科研能力強,但由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的能力較弱,問題根源在於大學對於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動機很少。香港的大學不如中國內地、美國設有「孵化器」(incubator),因此將科研成果化市場可見的產品的時間很漫長。長遠而言,香港創新科技要更上層樓,更需要法律、政府採購方針、開放數據,才可以讓香港成為更適合創新科技的城市。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龍應台長沙、杭州演講,重返父母故園受鄉親歡迎。這是龍應台相隔十年再度於大陸演講,帶着新書《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談到自己與父母之情,所到之處極受歡迎,杭州圖書館所做的演講就爆滿,離演講開始一個半小時前就開始有人排隊入場,場面震撼。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