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登Quai Branly博物館看台灣紙糊《極樂天堂》

發表時間:

台灣祭儀中突出的糊紙文化目前正以《極樂天堂》(Palace Paradis)為題在巴黎塞納河畔的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展出。該館是自1977年蓬皮杜中心落成後,在巴黎修建的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歐洲最大的非歐洲藝術博物館。法國台灣文化中心表示,期盼藉由此一平台讓來自全球的觀眾一窺這項獨特精巧紙紮工藝的堂奧。

台灣祭儀糊紙文化《極樂天堂》特展官方海報
台灣祭儀糊紙文化《極樂天堂》特展官方海報 Quai Branly
廣告

凱布朗利博物館在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力促下從2006年對外開放,館內專門收藏和展示來自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原始文化藝術品,並把法國原來收藏於人類博物館、非洲與大洋洲藝術博物館的館藏品聚集一起。

這座博物館的構造設計由法國著名建築師Jean Nouvel操刀,參觀者進入後猶如經過時光隧道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於歐洲文明的世界。觀眾走完通道登上夾層便來到台灣師傅巧手以紙幻化而出的“天堂”。

展覽由三個單元組成:第一是「極樂天堂」,呈現靈厝、居家用品及食物,偏向傳統喪葬祭品;第二是「購物天堂」,展出皮件、手機、轎車飛機、遊艇等當代豪華生活物品;最後部分的主題是祭祀,並佐以影片講述中元節的故事。這些令人讚歎的展品則是由在傳統手法精益求精的新興糊紙店,以及追尋創新結合現代元素的Skea天堂紙紮分別設計及完工。

在華人民間信仰中,誰不希盼離世之後仍繼續享受在人間擁有的樂趣?而台灣喪葬紙紮糊紙祭品的功能即在於此,透過火化傳遞給已故親人,確保他們在陰間仍擁有物質享受甚至比生前更為舒適。同時,在彰顯慎終追遠的儀式中也包含對逝者的祝福。

曾研究亞洲鬼魂主題的策展人Julien Rousseau表示,這些被火苗吞噬的喪葬紙紮糊紙沒有留下任何實質的痕跡,然而中國自八世紀以來即有相關文字紀載。它們的作用讓人回想起那些陶制仿造品(明器),從戰國時期(公元前481-221年)開始,各種安置在墳墓里的明器,用意即在於替死者營造出他生前所熟悉的環境。他希望經由特展的方式讓觀眾尤其是西方人駐足欣賞這些瞬間即永恆的紙藝作品,並從中體會到東方人的“以生事死”觀。

另外,共同籌畫該展的巴文中心專員對記者說,2016年台灣紙紮工藝品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展出過。由於法國沒有類似習俗與工藝品,引起不少法國博物館界人士的注意,也促成了本次合作。

這項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承辦製作的台灣祭儀糊紙作品展覽,如何規畫題目主軸幾經磨合後,現在終於以極樂世界的面貌在巴黎華麗登場。

當時參展的新興糊紙店師傅張徐沛,今年69歲的他這一次也相當自豪地帶着焦面大士、漢式小二拆靈厝等作品親自參展。

張徐沛的漢式小二拆靈厝作為展覽先導作品,相當吸引目光!儘管是縮小版但屋檐雕飾和門窗花飾都清晰可見。據張師傅說,這間靈厝需要兩到三人合力耗時一個多月才能紮起。

成立於2007年Skea天堂紙紮則專門製作紙紮當代用品及奢侈品,1981年生的小皮是設計師之一。小皮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Skea的理念是想象人們希望在天堂生活的模式去設計,例如喜歡3C產品的人或許每年也會想要最新款手機,因此,他們的產品並不只用於葬禮,有些人會在已故親友每年冥誕或忌日贈禮,傳達雖已來不及、卻想繼續為他們做些什麼的心意,這對還在世的人來說,也是一種療愈和安慰。

凱布朗利博物館由四棟風格迥異的建築物組成,每棟建築物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之間再由小路或天橋連接。另在空間設計上,採用了四種顏色把四大洲文明空間分隔卻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又以美洲、非洲館藏為亮點。

《極樂天堂》則是該館首度以台灣為年度重要特展主題。展期自6月18日到10月27日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