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生態環境

港人嚴重污染海洋 微塑料濃度三年升逾11倍

一項海岸塑料污染研究顯示,香港東、西部沿岸水域收集到的撈獲的微塑料濃度為每立方米3.04件,比三年前的同類研究高11倍,意味污染情況持續嚴重;研究又發現,屬半封閉水域的東部水域的污染情況較易受中國內地影響的西部水域嚴重4倍,反映污染源是香港本土,而非一般人所想的中國內地。負責研究的團隊建議港府訂定全盤減塑目標,循源頭減廢來保護生態。

香港吐露港看似美麗,但實際上已受微塑膠污染
香港吐露港看似美麗,但實際上已受微塑膠污染 資料圖片
廣告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聯同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的團隊去年一月在香港東部、吐露港和西部水域共二十個採樣點以拖網收集海水樣本,並分析海水的微塑料(即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含量,發現八日已收集到1.8萬多件塑料碎片,94%是微塑料,平均每立方米海水有2.94件微塑料。當中,東部水域是重災區,濃度高達每立方米7.64件,其次是吐露港,濃度為2.34件,最少則是西部水域,每立方米只有0.53件。東、西部水域收集到得微塑料濃度平均每立方米為3.04件,比三年前同區同類研究所得的每立方米0.26件,高出逾11倍。負責研究的學系副教授霍年亨表示,2015年的研究只在東;西部水域進行,且只有兩次同類研究,未能證實海水微塑料污染是否惡化,但持續嚴重則可斷言。

按水域區分的結果亦顯示,東部及吐露港水域微塑料濃度分別高於西部14倍和4倍,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結果正好打破以往坊間認為垃圾主要來自中國內地水域的看法。她解釋,由於水流流向,外來垃圾可隨珠江到達香港西部水域,而東部水域及吐露港則屬於「半封閉水域」,外來垃圾較少沿水流帶往該處水域,即該處大量微塑料垃圾是來自香港本地,港人須對此負上大部份責任。

污染物方面,主要是發泡膠(41%)、硬膠碎片(20.9%)、塑料纖維(20.5%)、塑料薄膜(17.4%)及0.2%的膠粒原材料。學者霍年亨認為,近年市民使用發泡膠餐具已告減少,但發泡膠仍占是次微塑料污染物榜首,相信是與貨物分銷到零售市場是以發泡膠箱運載有關。陳可淳則認為,食品的過度包裝亦是問題根源之一,呼籲港府訂下全盤減塑目標,要求生產商減少使用及回收包裝物料,企業亦應廢除過度包裝,以保護生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