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法國立法處罰性騷擾罪行 兩性誘惑調情進入新觀點

發表時間:

在強調男女平權的當下,法國政府日前進一步立法把“性騷擾”列入受處罰罪行後,引起輿論廣泛討論爭辯。尤其是美國導演溫斯坦被許多著名女星控訴遭潛規則、性騷擾、強迫性關係後,社會輿論報章媒體更是鋪天蓋地地撻伐譴責性騷擾。立法處罰後留下一堆令人頭大的問題,在這以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訓還能存在嗎?男女之間還能調情嗎?多情的男子還有獵艷的空間嗎?女人還能對男人慾擒故縱、施展嬌媚嗎?

兩性之間的吸引誘惑
兩性之間的吸引誘惑 圖片:©pixabay
廣告

前陣子,輿論媒體經常強調大部分法國女性都被性侵過的聲浪,而且幾乎每天都有人出來提倡女權運動言論,對此感到厭煩的法國國寶型明星凱撒琳德內夫,出面嚴詞批評一些女人動輒拿被性騷擾來指控男人,她這|“不合時宜”的言論當下引起許多女性不善罷甘休地反彈、撻伐,尤其是那些曾經被性騷擾、性侵的女性。結果這位法國國寶級影後堅持自己的說法,同時提出道歉,只肯對那些曾經被性騷擾、受性侵的女性道歉,如果自己的言論傷害到她們。法國社會上,普遍也觀察到許多男人因此不知所措,到底該不該追求女性,因怕不知何時自己突然成為“性騷擾”的被告,有人因此擔心這條法律恐怕製造出許多“性無能”的法國男人;一些女性也反感抗議說:兩性交往中,“我需要那種被男人追求的感覺”。

在法國政府這項立法懲處那些性騷擾者之後,到處可見宣導打擊信騷擾的文宣及活動。在地鐵,在車站,你可不斷聽見由擴音器播放,提醒女性,如果在公共交通上,遇到性騷擾,可以打電話報警:3117。

現在法國人怎麼看男女之間的吸引誘惑、調情、調戲,自從這項法律出台後,大家對此也得另眼相看了。

幾年前,追求異性、釣馬子、調戲女人等還是屬於一種意義比較正面的用詞。那時,社會風氣還是給予某些程度的自由,渴望有各式各樣的邂逅。

一本書“吸引誘惑三部曲”的作者瑟利姆認為,誘惑死纏女性那是吃相不太好看的追求方式。

還是選擇耐性釣魚方式比較好,獵艷的人盡其所能,但不管對方的品質。無論是風流倜儻的唐伯虎或獵艷一路打同花順的007龐迪也只能自我節制嗎  ?我們這個時代幾乎不流行激情追求女性了。

但如今,一方面,那些紅娘網站建議大家找到伴侶的捷徑,而另一方面,又有人指責兩性間性騷擾的形態,那麼如何定義、如何正確辨識所謂的獵艷、異性誘惑呢?對於瑟林姆來說,這種“吸引異性”的灰色地帶剛好介於那些如同美國導演溫斯坦色狼的操弄對方、強迫性交手法的黑色地帶與那種彰顯自己俏皮聰明自然吸引對方的白色地帶 的這兩者之間。作者瑟利姆還說:吸引異性的灰色地帶應是伴侶兩人都感到舒服。

尋找合適伴侶

心理雜誌“Cercle Psy”的總編輯馬赫米勇為了解這種瀕臨死絕的兩性之間的吸引力,他跑去見了研究動物求愛季節發情展現魅力的生物學專家德帕納夫;後者研究有關公孔雀求偶競賽及他們的繁殖力荷爾蒙的成分比例。這兩位作者在他們的聯合著作“如母鹿般吸引誘惑(Séduire comme une biche)”。他們顯示出,有多少動物種類活在兩性結合的定律下。馬赫米勇解釋:“即使默寫動物求偶時,會宗宋對方禮物,或者提對方建築一個愛巢”,它們之間的基因、社群條件,已經考慮到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適合匹配的對象,俾能未來能生出體能絕佳的美好下一代,所有這些心電感應都如同機械化般地朝向一個明確的對象。

瑟利姆指出,相反地,人類的求偶吸引對方則屬於教育後的結果。

馬赫米勇與生物專家德帕納夫共同研究著作的相關書籍“如同小鹿般吸引她”中指出,人類與動物不同,動物求偶天生註定的機能是為了生出絕佳的下一代。

而人類求偶則屬於經過教育的結果。所以有數百名男子,他們當中有飛行員、水電工或是企業顧問等社會各階層者,都去他們的博客尋求幫助,因為他們苦於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特別,能夠吸引一位女性。瑟利姆說:“我們幫助他們塑造自己的人格、能夠辨識當自己走得太遠時或不夠時。”

這位吸引誘惑三部曲的作者指出,每個人都有他們特別的強項,例如這個人懂得請聽,另一個人懂得肯定女性的價值… 我們所有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更多了解自己。因為經常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資訊可顯示出他們有機會交到一位異性朋友,只不過需要一點建議提示而已,例如從頭的娛樂項目、鄰居及工作中會透露出這些資訊。

那麼法國女性的吸引誘惑異性方面呢?法國作家瑟利姆說,認真觀察下,對於女性來說,追求異性的遊戲規則似乎並不相同。他惋惜地指出,“在法國,一名女性如果太明顯地施展魅力誘惑對方,仍然會被看成庸俗不堪。因此她必須技巧高明地向對方發出微小的邀請信號,暗示他:請來追求我吧!”

所以他建議接近一名異性的方式:也就是要採取主動,但絕對不要越過某些界限;要讓對方了解你的意向,但不要給對方“太大壓力”,吸引異性的藝術真是成了高空飛行。

馬赫米勇總編輯提醒說,導致兩個人墜入愛河的邂逅,首先就是一個非理性的行徑。他說:“一男或一女是因為他的幽默感或是因本身的弱點才會吸引對方;他的柔軟有彈性可能比他的權力更具吸引力。這是沒辦法從一個交友介紹目錄上計算得出來。甚至在使用那種讓我們充滿想象的致命吸引力關係的戰略也無法帶來交友技術上的改進。”

的確,無論你腦袋裡或在交友網站上設立要求伴侶的條件是多麼的“理想化”,但兩人的一拍即合往往很多不是在預料中的。

這名總編輯提示我們他所謂的兩性交往給對方的“致命”武器,就是要能“完全做自己,接受可能失敗的可能。但也不要以為因此就必須摘下自己是習慣獵艷唐伯虎的面具。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獨一的,不要愚笨地邯鄲學步,想去學做另一個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