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人人製造的新工業革命

發表時間:

目前有不少未來經濟預測的書都在描繪第三波工業革命。不過,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比如《經濟學人》雜誌就把“製造數位化”譽為第三波工業革命。網路資訊與實體製造的元素結合、數位工具的使用和開放式創新思想的普及,讓人人都可以是生產者,在未來10年內,可以形成一個“自造者時代”。

廣告

被譽為“最犀利的網路新經濟發言人”克里斯.安德森就撰寫了一部書《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本書作者提出:當人人都能為自己量身訂做產品,大的產業宿命將被推翻,機會輪到中小企業與個人手上。簡單的說,只要你有想法,就能夠以製造為業;有了網路,便能將成品銷售到全世界。未來產業會出現一個特色:“萬人小市場”。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本書中預見:“自造者”的崛起將徹底改變我們未來所有產業形態:自造者世代應用網路創新模式推動下一波經濟成長,人人製造的新工業革命已然來臨!

在網路新經濟這個領域,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被譽為是論據最充分且觀察最犀利的作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超越時代的文章及著作,不只定義了新經濟歷的數種關鍵趨勢,也描繪出這些趨勢所代表的新商業模式與商機。2007年他被獲《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位人士”之一。

關於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自造者”,作者在第一章“發明革命席捲而來”中這樣描述說,你我都是自造者(Maker)。看小孩子對畫畫、積木、樂高或勞作這麼著迷就知道,我們是天生的自造者,許多人長大後還維持自己動手做的熱誠,當成興趣。自造的範圍不只局限在工作室、車庫,或男人的個人空間而已。如果你喜歡下廚,你就是廚藝自造者,爐子成了工作台。如果你熱愛養花蒔草,你就是園藝自造者。編織、畫圖、串珠子、十字銹……無一不是自造。

這些個人活動的背後,代表著有幾百萬人在實踐構想、在追求夢想與嗜好。但進入網路年代,我們的生活方式出現重大轉變,其中一個就是:自然而然習慣上網分享。做了什麼事,可以拍下來,拍完後上傳發布,跟朋友宣傳。別人可能受到啟發,因此萌生雙方合作的機會。個體戶自造者走上網路,促進全球大串連,掀起一場運動,以前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人習慣唱獨角戲,如今開始攜手合作。“公開自造”(making in public)的小動作,也能成為創新的火車頭,分享出去就如星火燎原。

作者指出,如今,同樣的浪潮襲向實體世界。雖然說電腦教人沉迷,但我們畢竟活在現實世界,吃的食物、住的房屋、穿的衣服、開的汽車、住的城市、工作的辦公室、家中的庭院,凡此種種都非位元,而是由原子所組成。位元與原子,簡單來說就是軟體與硬體之分;非資訊科技,便屬於其他萬事萬物。這兩者的分野如今日益模糊,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愈來愈多,彼此連線,編織出所謂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改變製造業,亦即我們所謂的全球經濟引擎。

一言以蔽之,“工廠”的定義正在改寫。當初,網路將個人創意位元化,得以跟眾人分享;同理,在3D印刷機與雷射切割機等「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新技術之下,個人創意如今出現原子化,成為實體而與眾人分享。各位以為過去20年的科技演變很神奇嗎?

國際貿易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以來蓬勃發展,若套用勞動力套利的論點,製造業勢必會流向低成本國家。但現在我們應該以自動化的觀點來看,會發現:低廉勞力的優勢正在消失,而其他因素如貼近消費者、運輸成本(包括未來可能實施的二氧化碳稅)、彈性、品質,以及可靠性,卻愈來愈重要。同時,隨著自動化程度提升,中國製造與美國製造的成本差距逐漸縮小。

在這樣的世界裡,美國絕對有競爭力。中國也有競爭力,而德國、墨西哥、波蘭也都有。數位製造讓大家在全球市場有了相同的起跑點,每個國家都能從事製造活動,唯一的問題是,什麼產品做得比別人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