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畫家吳可的丹青詩意在巴黎

發表時間:

金秋九月,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吳可剛剛在金秋的九月在巴黎的國家工業宮裡成功舉行了個展“丹青中的詩意”,展出的是30多幅以山水為主題的水墨作品。提到山水畫,往往就會讓人好奇藝術家如何突破宋元山水手法,又如何進行創新的問題,加入當代成分的話題,也是觀眾在看展時進行的思索。藝術家在熟練掌握了傳統中國畫的表現技巧後,又要力求擺脫“匠氣”,每天面對紙墨,自然也會面如何將內心的感受用自己的手法表現出來等等是難題,當然,這個過程和探索都是藝術魅力所在。

畫家吳可及其作品
畫家吳可及其作品 RFI
廣告

我們借吳可先生的這個畫展之機會,對這些問題和他一起進行探討。

法廣:為何將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帶到歐洲來展覽?

吳可:我從1986年開始學畫,30多年來總是在中國的山水畫中來回打磨。藝術也應該是多元化的,應該走出去看看,所以我在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中國傳統山水的構圖、水墨、色彩等因素都比較程式化,而且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山水的用色主要就是淺絳法,青綠山水,用的都是比較傳統的色彩。也有不少局限性。

藝術是無國界的,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我做了一些嘗試,把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進行了一些改進,尤其是用色方面。中國山水的用色主要就是淺絳法,青綠山水,用的都是比較傳統的色彩。也有不少局限性。

我自己非常喜歡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用的色調。雖然他也是採用包括光線在內的諸多綜合因素,但是我覺得他與中國的山水畫似乎有可意會但不可言傳的某種聯繫。所以這次帶來的這些作品中就用了很多顏色,包括古人沒有用過的藍色,紫色等。

法廣:中國的山水畫和一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繪畫之間最大的,令人一眼看上去最醒目的感官區別就是有無明暗,有無光線對比這個問題 ,中國的山水畫里就沒有……

吳可:中國的傳統山水畫注重的是繪畫中的意境,基本上就是通過畫筆來營造出一種意境,注重的是表現,而外國的風景畫注重的是線,是敘事性,有情景的畫法。中國繪畫是畫家對山水,對文學,對哲學已經的理解後的再次表現,並不是很真實的場景,所以對光線,對明暗對比實際上沒有西洋畫那樣的要求。

法廣:那麼,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家,是否會尋求將中西兩種畫法進行貫通融會使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從您的繪畫的用色來看,您也是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吳可:實際上我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一種嘗試,因為我想將中國的傳統山水畫跟當代的色彩和其他一些比較強烈的東西進行碰撞。因為法國畢竟是一個文化重地,以前的前輩,包括劉海粟,徐悲鴻等人都到法國留過學。

我認為傳統山水畫畢竟還是太程式化了,基本上可以不出門也能創造出很好的山水畫,前輩幾千年來留下的遺產的確值得我們去繼承,但在繼承的同時還是應該有所創新。中國清朝的山水畫大師石濤也講過”筆墨當隨時代“,儘管他講的不一定是很當代的東西,但是他這句話就表現出他從骨子裡已經想到要對筆墨的表現手法進行創新,包括構圖以及山水畫上的其他表現手法。

我自己近兩年來就希望進行水墨畫和色彩,傳統和現代的碰撞這樣的實驗,我並不清楚達到了什麼程度,所以這一次來法國還是有不少驚喜,在開幕式上,不少法國藝術家都表示他們很喜歡我的作品,這一點很出乎預料。

法廣:他們具體說什麼?

吳可:他們說能夠將傳統的山水畫水墨和色彩結合的很協調,很舒服,有一個藝術家對我說,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他從我的畫里感受到了我的語言。他說,我的畫將我要說的畫表現了出來。這句話對我感觸很深。他們對除了色彩之外的水墨效果和構圖等韻味也十分喜歡,這也令我很驚訝。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基本上還是以傳統為主,只是在傳統的技法上進行了一些提煉。因此,能帶來這樣的結果還是讓我感到這次展覽非常有意思。

法廣:您試圖突破傳統山水畫的局限,有所創新,這也是很多中國的藝術家在尋找的道路,那麼,在突破傳統以後,中國水墨山水畫將走向何方?

吳可:我感覺藝術一直在路上,實際上沒有什麼方向,藝術永遠在前進,有時可能往前走幾步再後退幾步,但始終是在前進的。

這幾年我感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走勢基本上還是很好的,有許多不同的程式出現,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已經走出了傳統山水畫的圈子,但是也遇到了瓶頸,比如,我認為中國的山水畫在色彩問題上還是應該更加大膽一些。能欣賞傳統山水畫的人的層次個一般的普通大眾有一定區別,因為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傳統文學的功底。因為傳統的山水畫最講究的是意境,但是我是否能夠將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和當代快節奏和多元化的,繽紛色彩的世界的感覺表現出來,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嘗試和探索。

法廣:您學習繪畫的過程如何?也是通過臨摹大家名作開始?

吳可:中國山水畫進本都是這個途徑,因為學習繪畫的時候根本不可能考慮到將來如何,就是喜歡而已。但很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我的藝術道路還比較平坦,比較順利;我剛開始學畫的時候就從師於一個中國比較有名的國畫家,他對傳統繪畫的認識非常準確,若干年以後我又碰到了另一個老師,他又主攻油畫,所以,在學畫的過程中碰到這兩個風格迥異的老師讓我收益匪淺,所以也就讓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將我的兩個恩師傳授的繪畫手法相結合。

實際上,每一幅繪畫作品,不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洋油畫,我認為最難看的特點就是要厚重;比如中國當代大畫家黃賓虹的作品是用積墨畫的手法進行的,不停地堆積,不停地畫,有些畫甚至畫過幾十遍,不是一蹴而就,因為中國畫和油畫都需要厚實穩重,我認為這是一幅好的作品應該具備的。可以讓人回味無窮,留下遐想和思考的空間。

感謝吳可先生接受法廣採訪,也感謝策展人何宇紅女士。


附: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著名藝術評論家、作家李小山 對吳可繪畫的評價:

山水畫自宋代以來代表了中國繪畫的最高成就,因此也奠定了其難度和門檻。吳可主攻山水畫,或許並不是為了挑戰什麼,他只是喜歡,只是愛好,其實這反倒是一個優勢。我看到不少打算超越前人的人,口號喊得很響,實際卻事與願違,他們忘了一個基本的條件,他們不生活在宋代,不生活在元代,不生活在明、清兩代  以時髦的說法,他們無法穿越到古代,因而就無法追尋所謂的古意  連距今幾百年前的石濤都說了筆墨當隨時代的道理,何談超越?況且,時至今日,“筆墨”甚至不是中國畫家的頭等問題。因為繪畫的概念在我們時代已經發生了前人根本無法想象的變化,我們面對的不光是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我們同樣面對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傳統,這是我們理解一切事物和觀念的新的基礎。

所以,我寧願贊成中國畫家保持相對的純粹性,保持這一畫種的固有的獨特性,唯其如此,在當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局面下,才能夠生存和延續。我說了吳可埋頭畫畫,並不表示他不做思考。就他的作品而言,他的思考集中反映出他的追求,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山水畫在我們時代仍然是主要畫種,正如山水畫的危機映襯着整個中國畫的危機一樣,在時代變化之際,顯得無比的混亂和無序。如果畫家本人失衡,結果可想而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