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美中兩國竭盡所能爭雄高科技戰場

發表時間:

國際輿論密切關注美中貿易戰對世界經濟可能帶來的衝擊的時候,美中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爭奪正悄然展開。法國《費加羅報》9月24日發表長篇專題報道,全面梳理兩國在高科技大戰中的力量對比,以及在這場爭奪中遠遠落後的歐洲可能的優勢。報道指出,這場悄然展開的高科技大戰可能的影響超過眼前的貿易戰,因為它不僅可能顛覆地緣政治格局,而且可能深度觸及未來不同社會的方方面面。

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 路透社
廣告

報道指出,在高科技領域,歐洲已經遠遠落後,有能力一比高低的只有美國和中國。他們最凸出的優勢是各自的大型高科技企業。根據瑪麗•米克(Mary Meeker)公司的2018年因特網趨勢報告,全球20個最大網絡公司中,有11家為美國公司,9家為中國公司,而歐洲企業則榜上無名。中國網絡公司剛剛踏足國際舞台,但其未來發展已可見一斑。美國企業目前幾乎可以說稱霸全世界。

中美爭霸的另一個有力武器,是那些尚未在股市上市、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科技公司。這些科技產業公司蘊藏着巨大的經濟增長潛能。矽谷知名數據公司CB Insight認為全球有260家這樣的新創企業,其中125家為美國所有,中國企業有77家,而歐洲則只有30家,在這30家歐洲企業中,只有兩家在法國。

報道指出,美中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獨領風騷的格局並非偶然。兩國都為支持本國的高科技龍頭企業投入了大筆資金。自2017年7月起,中國政府為實現其《2025中國製造》計畫已預計平均每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250到600億美元。私人投資在中國雖然是一個定義模糊的概念,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承諾也數字可觀,達到1100億美元。美國方面,政府投資大約每年在100億美元左右,私人投資可能達到550億美元。

報道解釋說,中美兩國之所以重資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是因為兩國都將人工智能看作是顯示軍事與政治實力的新工具。美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發現了人工智能可以進一步提升其超級大國地位的潛能。美國人看中的不只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軍事用途,而且也是理想社會的構建工具。在美國人看來,這些技術可以提高人類公共生活組織的可能性,不僅可以帶來無盡的解決方案,而且也為經濟發展打開新的前景。從這一點來說,人工智能對於美國人更是一種發展軟實力的工具。

人工智能技術對於中國的意義與對於美國有什麼不同嗎?法國國際戰略關係研究所地緣政治研究員Charles Thibout認為,對於中國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將根本改變戰爭性質。因為這些技術可以改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中國夢想着可以讓自動化機器完成目前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可以效率更高,速度更快。Charles Thibout指出,中國人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保證權力高度集中的模式更好地運作,變成國家更好地監控其人民,並預測其政策效果的工具。中國也希望這些新技術可以幫助中國恢復往日之偉大,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該報引述中國官方統計數字指出,2017年,數字經濟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達到32%,總額為43億美元。

為了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掌握主動權,中國政府想盡了一切辦法,從投資參股有戰略意義的企業,到大規模派遣留學生,同時限制本國市場的准入,甚至開展間諜活動。根據美國五角大樓的一份報告,中國政府間接向美國矽谷孵化器或大型基金會提供資金。知名數據公司CB Insight的數字顯示,在2015至2017年間,中國在美國高科技領域投資可能高達240億美元。同時,四分之一的美國科技領域的畢業生來自中國。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2013年的一份報告還認為,中國應對96%的美國受到的網絡間諜活動負責。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今年3月的一項調查顯示,矽谷有很多中國間諜和線人。

《費加羅報》這篇報道引述五角大樓一份報告指出,相對於中國,美國並沒有一套整體的應對戰略和工具。但此前低調的應對措施近期正迅速加強。文章認為,美國的優勢在於,中國相當一大部分網絡流量依賴美國控制的基礎設施。一份有中共背景的中國雜誌此前就曾指出,蘋果、谷歌、思科、IBM、英特爾、微軟、甲骨文、高通這些被視作是美國八大守門戰神的企業已經嚴重滲透中國的信息系統。美國近期還決定禁止銷售中興通訊公司電訊設備的電子零件,並阻止中國企業對一些美國企業的收購行動。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戰顯示他決心扭轉數十年來市場走向開放的趨勢,遍修壁壘,甚至不惜因此背離其長期盟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