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網友惠稿

打壓高校 中共“意識形態”崩潰後的囚徒困境

摘要:“整體來看,當局眼下對中國高校教育的打壓“空前絕後”,這背後可能也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當局的意識形態,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階級鬥爭論等在社會已經破產,其嚴重脫離於現實,再加上互聯網對個人的潛移默化影響與各類常識性“普及”,這種狀況下,意識形態崩潰成為必然,且無力扭轉……”

廣告

網友惠稿:打壓高校 中共“意識形態”崩潰後的囚徒困境
作者:李哲

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捷克著名“反對黨”領袖並最終擔任總統的哈維爾說過一句流傳已久的話:"因為恐懼失去自己的工作,中學老師講授他並不相信的東西;因為恐懼自己的前途,學生跟在老師後面重複他;因為恐懼不被允許繼續自己的學業,青年人入團和參加不管是否必要的活動;在這種畸形的政治信譽的制度下,因為恐懼他的兒子或女兒是否取得了必要的入學總分,使得父親採用所有義務的和“自願”的方式去做每一次被要求的事。"

今天,把這種因為恐懼而重複說謊的“偽自由”用於中國教育,似乎最體貼、最真實。從近十年前的“錢學森之問”到如今意識形態對高校的進一步的打壓,中國教育即將淪落至徹底沒有尊嚴的年代。烏雲在中國高校上空越聚越多。

  中國高校教育本就疾病纏身還“火上澆油”

關注中國時政,不難發現,近一段時間,意識形態對中國高校教育的打壓呈現出一種不斷上升的包圍態勢,用著名“愛國作家”花千芳那句經典的話來說,就是“司馬昭之心”了。

11月13日,無論是地域偏遠還是影響力幾乎忽略不計的遼寧日報,以一種類似於文革時期的“大字報”形式,用一整版發出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文章稱,該報通過卧底5所城市20多所高校,對近百次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後發現,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校教師沒有認識到“社會是不完美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要克服很多困難”,缺乏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認同”,缺乏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國共產黨現行制度的“政治認同”。

該文告誡高校教師,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要有“光明的未來”,教學時要保持“客觀理性”。

理所當然,該文一出,立即引發教育界以及整個文化界的諸多批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該文作為新聞調查報道而言,並無實際的具體高校、老師、課程等詳細內容公布,難以證偽,缺乏客觀評判的基礎;另一方面是本身已經被行政束縛嚴重的高校,甚至於這些年社會不斷呼籲的高校改革,很關鍵就是去行政化,真正還“自由”於高校,重回“教授治校”,而遼寧日報的文章完全避重就輕,且還對早已疾病纏身的中國高校“火上澆油”,完全於改革趨勢以及國民對教育的弊病失之千里。

高校應該教什麼?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給北大定的辦學方針,即“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思想家陳寅格先生也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說到底,教育是培養一個人的整體能力,即思想與人格,教育的過程是傳授當下世界最先進的科學、理念以及真善美。

  自由思想若不在 定開不出美麗花朵

我國流傳一句經典的話:“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具體深入了解中國教育,大多能體會到諸多的現實問題,如思想言論不自由、教育腐敗以及各類“潛規則”當道,包括近年來屢有曝光的男女師生問題,根子上也說明教育被“權力化”、被“官員化”、被“壟斷化”。

“自由的思想若不在,定然開不出美麗的花朵。”為什麼中國人的諾貝爾獎始終是個遙遠的夢?這從美國、歐洲乃至於近鄰島國日本都可以得出結論,關鍵在於高校教育的“自由”。

2005年,時任國家總理的溫家寶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錢學森自己回答到:“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實際上,這些年教育體制的問題已經被不斷提及,也逐漸形成了一定共識,這是一個深刻影響中國未來最“基礎”的難題,改革已然迫在眉睫,但橫空而出的遼寧日報事件,無疑又深刻打壓了苟延殘喘中的高校教育,其用心之惡昭然若是。

  公安大學王從聖個例與貴州省“意見”

先樹意識形態大旗,所謂師出有名,接下來就是嚴厲的“高校”整風了。11月15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守田因言論不當遭校方處理,其理由是王守田身為警察(雙重身份),在微信、微博發表不當言論(筆名王從聖),被拘傳,後被學校取保。王被決定不適合講憲法學,以後不能再帶憲法課程。

這裡所指的不當言論是,王從聖多次撰文並發表有關“民主憲政‘等內容。王從聖若還算個例的話,那接下來的貴州省教育廳則可謂“令人震驚。”

11月20日,貴州省教育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教學評價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建立全覆蓋的課堂教學視頻監控系統、教師授課全程跟蹤系統”,以“建立健全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用攝像頭來監控教師的授課全程,這種方式可能創世界教育界的奇蹟,因為全世界幾乎是沒有用這類方法來監督並促進教育的。

我們很難判定貴州省教育廳出台這一“意見”的真實目的,也許它的出發點是有利於教育評估,但教育評估實則有太多其他手段,全世界都不採取如此“非法”侵犯個人基本權利與尊嚴之行為,就證明了這類手段的先天不足且非法,寄望於用一個惡法來做成好事,單從出發點,就完全可以對其說“不”。

倘若如此惡法得以實施的話,可以想象得出,攝像頭照耀着整個教室,教師們講課心有疑慮,支支吾吾,學生們也擔憂其討論不正確以及哪怕睡覺等行為被拍到而留下記錄,兩者形成“機械化”反應,一邊在講“正確”的話,一邊在聽“正確”的話,缺乏互動,缺乏探索,缺乏求真,死氣沉沉,毫無自由,更無兼容。

  高校“自由”不在蔡元培先生的超脫政黨教育

“錢學森”之問的難題多年未解,現在反過來進一步打壓高校“自由”,其恐怖態勢令人憤慨。不僅如此,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方還透露,當前高校舉辦國際研討會須提前一年向有司申報,稍涉敏感就無法舉辦(何事敏感無公開標準)。許多大學學術講座必須黨委宣傳部批准。

真正的高校教育,必須要超脫於黨派利益,必須要獨立自由,這一點蔡元培先生曾明確指出,一、教育要平衡發展人的個性和群性,政黨則不然,它要造成一種特殊的群性,為本黨服務,抹殺受教育者的個性。

二、教育是求遠效的,着眼於未來,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內表現出來,所以講“百年樹人”。而政黨是求近功的,往往只考慮眼前的利益。

三、在政黨政治背景下,政權在各黨派之間更迭,由政黨掌管教育,必然會影響教育方針政策的穩定,影響教育的成效。所以教育要超脫各派政黨之外。

  意識形態淪為“渣滓”當局最後的“無力反抗”

整體來看,當局眼下對中國高校教育的打壓“空前絕後”,這背後可能也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當局的意識形態,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階級鬥爭論等在社會已經破產,其嚴重脫離於現實,再加上互聯網對個人的潛移默化影響與各類常識性“普及”,這種狀況下,意識形態崩潰成為必然,且無力扭轉。

另一方面,全球化在互聯網的搭線下,更為扁平化,“普世價值”與“人權意識”近些年深入人心,這類新的更為真實的“意識形態”不僅在社會上流行,更在高校深入人心,當局不敢承認自身意識形態的不足,且對西方這類“普世價值”歷來一直抵觸,在此情況下,其擔憂之情不難理解,社會難以控製成本過高,就必須要在高校樹立“防火牆”。

當局對高校教育的進一步打壓,內心深處凸顯其信心缺失,乃至於不惜動用體制機器加以維護,但大江東流擋不住,這類逆流之勢,很大可能會起不到希望之力,反而更加劇其意識形態淪為“渣滓”。

目前對當局來說,無疑於“困獸之鬥”,不肯承認意識形態的先天不足,又要通過各種方法來維護被多數人深惡痛絕視的“垃圾”思想,這種逆勢而行的效果其實是可以預期的,因為打壓高校其實影響不大,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互聯網。

互聯網從本質上改變了國人的“視野”,這所謂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互聯網若不關閉的話,則國人逐漸蘇醒的普世價值式的“意識形態”必然被不斷普及,這一點可謂中共意識形態成立至今以來“最大的失誤”。

我們要理性看待當局最後的“無力打壓”,越是如此,越將加速其破產,縱觀歷史,莫不如此。

統治者的愚蠢,總在於看不到大勢,如同1908年晚清重臣張之洞在最後歲月向攝政王載灃建議,“輿情不屬,必激變亂”,而載灃則回答說:“有兵在”,張之洞聞言後說,“不意聞此亡國之言。”三年後,即便是自以為擁兵數萬的晚清,還是走到了盡頭。

歷史總在不斷提醒當下。正可謂“太陽底下無新事。”
 

本台選刊網友來稿及網上時評類稿件。所刊文稿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評頭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薦稿件。摘選文稿以文明、理性、獨立、多元為準則,本欄以此自勵,並同大家共勉。

 法廣編輯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