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中國藝術/展覽

中國藝術家在巴黎——從劉海粟到趙無極

從2011年9月9日開始,十二位中國畫家從1930到1958年期間89幅作品將在塞爾努奇博物館(Musée Cernuschi)與觀眾見面,這一大型中國藝術展將於今年年底12月30號結束。這十二位藝術家是劉海粟,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常玉,常書鴻,朱沅芷,方君璧,龐薰琴,滑田友,趙無極和朱德群等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曾經在巴黎和法國攻讀過藝術,而他們的名字也與中國現代和當代藝術發展史緊密相連。

常書鴻為女兒莎娜畫的肖像(部分)
常書鴻為女兒莎娜畫的肖像(部分) © RMN (musée Guimet, Paris) / Benjamin Soligny/Raphaël Chipault
廣告

在中國大型藝術展舉辦的同時,塞爾努奇博物館所處的蒙梭公園裡同時還展出目前生活在法國的六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作品圍繞“第二種自然”(la seconde nature )的主題展開。六位藝術家是王克平,馬德升,陳開元,黃永砯,茹小凡和沈遠。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巴黎吸引着中國藝術家

陳師曾曾經是民國初期北京畫壇的領袖人物;
陳師曾曾經是民國初期北京畫壇的領袖人物; DR

1911年,清朝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以後,究竟是西方本位主義,還是強調民族文化的問題一時間成為中國學者精英們爭論的話題。而在繪畫領域,主張“以西拯中”的人士大有人在,1919年 擔仼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的陳師曾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上演講時說,“中國山水畫,光線遠近,多不若西人之講求。此處宜釆西法以補救之。……他如樹法雲法,亦不若西法畫之真確精似”。“如投影畫、透視畫,亦皆此畫中之一種。對實物而與其形象,其陽陰向背凸凹諸態,無不惟妙惟肖”。
陳師曾這一番話表現出他對中國傳統藝術有深刻的研究與深厚感情,而又在理智上受到西方文化同樣深刻影響的畫家試圖調和二者之間的矛盾。可以說,這是代表着一部分中國知識分子精英們共同的觀念。不論歷史如何評價西方的文化對中國歷史整體上造成的影響,不可否認的是,在藝術領域,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文化和西方的藝術風格相結合產生出來的一代藝術家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林風眠的作品:京劇舞台場景
林風眠的作品:京劇舞台場景 Florian Kleinefen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歐洲剛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法國的社會也同樣在包括藝術,文學和社會等領域發生着深刻的變化,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巴黎一時成為世界上藝術家們所嚮往的聖地。一批年輕中國藝術家也紛紛走出國門,到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世界尋找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先後前來巴黎的中國藝術家包括劉海粟,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等人,趙無極和朱德群等藝術家則是五十年代到法國的。中國畫家們都有深厚的國畫功底,受到西方藝術的熏陶以後,首先經歷的是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術和美感的決裂,而隨後大部分都採取了融彙兩者精華的方式,而讓其成為他們特有的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工具。這次巴黎的塞爾努奇博物館能將他們的作品聚集到一起,可以說是了解中國當代和現代繪畫一次人不可多得的良機。

中西方藝術對話是藝術家創作的主線

這批遠渡重洋到巴黎的藝術家們後來的成就在中國的藝術發展史上也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返回中國以後,徐悲鴻,林風眠都在中國繪畫的教學領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融會了中西方繪畫精華的藝術創作風格將這一代藝術家們推上了兩種藝術的風頭浪尖。林風眠在杭州藝校的學生,從1945年開始踏上留學法國道路的人當中,趙無極和朱德群的名字進入巴黎藝術殿堂,成為在世界藝術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繪畫藝術家。

青年時期的劉海粟
青年時期的劉海粟 DR

劉海粟是較早將西方藝術引進中國的畫家之一。 1920年10月赴日本後,回到中國著有《米勒傳》和《塞尚傳》等書介紹西洋藝術。1929年,劉海粟又赴歐洲,遍訪法國、意大利、瑞士、比利時等國考察美術,曾與畢加索、馬蒂斯等人一起談畫論藝。劉海粟曾說過,“在殘酷無情、乾燥枯寂的社會裡,宣傳藝術是責任,藝術能救濟民族煩苦,驚覺一般人的睡夢。” 他在創作中,常以國畫的眼光來觀察現實,因此他的油畫又富有國畫的內涵,而同時,突出的主題、明顯的線條和近於國畫筆墨的筆觸,使他的油畫又別具一格。他的國畫,既有傳統的章法和筆墨,又有西洋畫的質感和空間感。這一切正是他堅持“融合中西以創新”理念的結晶, 中西畫法互補並用,追求民族趣味與時代氣息的統一。劉海粟的這種中西結合的創作方式可以說是開闢了一代畫風的先河。

林風眠作品:美婦人(Pinto夫人)
林風眠作品:美婦人(Pinto夫人) Florian Lleinefenn

林風眠也同樣是“中西融合”藝術理想的倡導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到1925年前來法國留學期間,他也吸收了西方印象派以後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並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有評論認為,他是已經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理想”的畫家。林風眠是最早從事國畫改革的畫家之一,探索着將油畫與國畫的優點和美感結合起來。

出身貧寒的徐悲鴻,自幼隨父親學習詩文書畫。1919年前來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徐悲鴻返回中國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國畫的筆墨韻味。

在留學法國的畫家中,常玉是近幾年來常聽到的名字。1919年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來巴黎後,他沒有進美術學院進修,而據說是常在咖啡館裡一邊看《紅樓夢》或拉小提琴一邊畫畫。他是早期知名海外畫家之一,但他畫畫不講究書法、畫理,而是隨性所之、隨興所至。繪畫對常玉 而言是一種情感的自然發泄。常玉從最熟悉的中國藝術投入另一個嶄新的西洋藝術領域,以中國繪畫的基礎不斷地摸索追求,巴黎藝術派別林立,藝術家各領風騷, 終於成就了常玉簡練流暢的特殊繪畫風格。常玉一生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在藝術上堅持我行我素。生前默默無聞、英年早逝,而今,他成為西方和中國畫壇公認的繪畫大家。

潘玉良:紅袍的裸女(部分)
潘玉良:紅袍的裸女(部分) Musée cernuschi/Roger Viollet

在這個時期的畫家中,潘玉良可能是唯一的具有國際聲望的女畫家。她從一個出身貧寒,不幸淪為風塵女子,到後來成為著名的畫家的故事大家早已熟知。1921年,潘玉良開始到法國和意大利學習後,漸漸形成自己的畫風,以印象派的 外光技法為基礎,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她是畫家,也是造詣很深的雕塑家 ,她在傳統寫實、近代印象派和現代畫派乃至於傾向中國風的中西融合的風格中大膽探索、遊刃有餘。

趙無極1935年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他在學校主修油畫,受到林風眠的指教。後來也是聽從了林風眠的建議,1948年偕妻子前來巴黎留學。趙無極目前是世界最有名的華人畫家之一,繪畫作品從早期的“ 具象”時期到後期的抽象風格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在後來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創作中,趙無極的繪畫被評論界認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豐富性和創造力的完美體現”,充分運用西方文化的表現手法,把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國美學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另一個至少可以和趙無極同日而語,在法國和世界畫壇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畫家是法蘭西院士朱德群,在朱德群的自述中,曾提及中國古代山水畫對他的影響,他的繪畫藝術中同時具有東方藝術的溫婉細膩與西方繪畫的濃烈粗獷,正是他融合自身中國文化背景與歷史傳承以及善用西方的繪畫工具與技巧的具體表現。朱德群一向酷愛中國的詩詞,而他也不斷的以畫來表達詩意,而他的作品則同時具有豪氣千雲與淡淡幽情的特質。

塞爾努奇博物館

塞爾怒奇博物館原來是塞爾怒奇先生的家.
塞爾怒奇博物館原來是塞爾怒奇先生的家. DR

塞爾努奇博物館(Musée Cernuschi)是屬於巴黎市政府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常年陳列博物館創建人亨利•塞爾努奇 (Henri Cernuschi 1821-1896)先生所所收集的900多件來自亞洲的藝術品。
塞爾努奇博物館是巴黎第二大亞洲文化藝術博物館,這是原來出生在意大利,後來加入法國國籍的銀行家,經濟學家,收藏家亨利•塞爾努奇的故居,他在前往亞洲的多次旅行中收藏了超過九百件日本,中國等地的藝術品,去世時全部捐獻給巴黎市政府。

 

塞爾努奇博物館

地址:7 avenue Vélasquez  75008 – Paris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