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劉曉波文集

發表時間:

廣告

劉曉波榮獲今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之後,港台和海外都陸續出版了不少關於劉曉波的傳記和文集。如明鏡出版社就推出了《劉曉波傳》,而德文版的新書《劉曉波傳:一個側面的肖相》也即將在德國出版。由目前流亡海外的中國作家貝嶺,完成的德文版的《劉曉波傳》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談劉曉波的書。另外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剛剛推出的《劉曉波文集》,由劉霞,胡平,廖天琪編選。迄今為止,劉曉波已經出版了11本書,並發表了很多文章,此外還有大量的、難以統計次數的採訪。

旅居海外的學者胡平在本書的導讀中說,劉曉波不僅是自由理念的闡述者,而且也是踐行者。正如曉波所說:“在當今大陸,對自由的言說已經進入了‘准自由’的勝境,但是,對自由的踐行反而倒退向無所作為的困境。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陸知識界的整體都奉行一種自覺的心口不一、說和做完全背離的生存策略。” 對於曉波,自由不只是文章里的漂亮詞句,更是他勇敢捍衛自由的踐行。每當強權侵犯自由,曉波都挺身而出,從不缺席。曉波不但寫下了大量文章,從理論上對自由的理念做出有力的闡釋,而且還寫下了大量的文章,發起和組織了多次公開信和簽名信活動,對現實中發生的侵犯自由的案例及時地表示抗議。

從投入八九民運至今,二十一年來,曉波始終堅持非暴力。劉曉波寫的不少文章,一個主題就是反覆闡明非暴力抗爭的基本原理。他指出,即使是面對中共專制政權,非暴力抗爭依然是可行的,是有效的,是可能取得成功的。暴力抗爭則很容易導致以暴易暴,玉石俱焚;再者,專制政府幾乎壟斷了所有的有形資源,反對者的力量則在於人心與歷史發展的趨勢。曉波認為,在共產專制下,非暴力抗爭的主要表現是訴諸良心的真話運動;它的基本路徑大都不是通過先改變政權來重建民主社會,而是先改變社會來瓦解專制政權。

曉波強調,非暴力抗爭所憑靠的主要是直指人心的道義資源;反抗者應體現出秉持正義,直面暴虐,忍受危險、痛苦與屈辱的超常道德勇氣。他深以為憾的是,在六四屠殺的極端恐怖之下,有可能變成民間道義象徵的代表性人物大量逃亡或被迫流亡,致使中國未能產生出薩哈諾夫、哈維爾、瓦文薩、米奇尼克或昂山素姬這樣的足以凝聚民間道義共識的反對派領袖。因此,他對六四後民間的各種形式的非暴力反抗運動,包括法輪功和家庭教會的抗爭,下崗工人、失地農民等民間維權和異議人士的抗爭,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曉波尤其推崇天安門母親運動。從2002年起,曉波就寫文章為“天安門母親”獲諾貝爾和平獎大聲疾呼。

特別是在“最後的陳述”里,劉曉波表達了他要致力於消除敵對意識,用最大的善意化解政權的敵意。他的“我沒有敵人”這一段還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朗讀出來。而早在1997年1月,人在獄中的他在寫給妻子劉霞的信里就表示,不是出於憤怒和仇恨,而是出於寬容和愛,他永遠不會是現存秩序的認同者和辯護士。曉波說,愛的首要和最後的依憑是一種堅韌的宗教情懷,是不斷地向著完美的境界靠近,走向終極的存在。

《劉曉波文集》是由劉霞,胡平,廖天琪編選,鮑彤序,胡平導讀,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在2010年12月出版。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