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三峽大壩

中國首次承認三峽大壩負面影響

中國首次承認2008年完工的三峽大壩的負面影響,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周三主持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效益的同時也對中下游的水位和航運產生負面的影響。

廣告

自從三峽大壩修建以來,中國學術界有關大壩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的爭論從未平息,但是,中國官方公開地承認三峽水壩的負面作用,還是首次。

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三峽後續工作規畫》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畫》。會議發表聲明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聲明還稱,三峽水壩在論證設計及工程建設中出現了各種問題,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些問題是“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法新社上周引述中國官方中國日報的報道,長江水位近日達到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中流最寬的水域不超過一百五十米,近日已有兩艘船隻發生觸礁擱淺事故。上周三武漢上游228公里的水域都被禁止航運。

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當局開通了三峽的閘門,以便為下游提供飲水。

中國日報上周也報道說,湖北省目前有四百萬居民的飲水供應出現危機,另有87萬公頃的糧田豐收受到威脅。
但是,縱觀上周中國媒體的報道,沒有一家報道將上述危機同三峽水壩的修建掛鉤,

而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 2008年在中國決定提高三峽水庫蓄水位時就撰文指出,三峽水庫要擡高蓄水位,就必須減少水庫下泄水流量,下泄水量減少的結果就是大壩下遊河道水位的下降。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知識,而是一般的常識。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