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系列專題

看大陸與台灣如何紀念百年辛亥革命

發表時間:

100年前是中國農曆辛亥年,一般以100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為辛亥革命的標誌。也因為此,100年後的今天,紀念百年辛亥革命,雖然全年醞釀舉行活動,可是正日子也應當在10月10日。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主體,當然是中國大陸與台灣。無論是海峽兩岸的官方還是民間,都曾表達了共同舉辦紀念活動的願望。然而到目前為止,紀念辛亥革命活動,不僅中國大陸與台彎在認知上有分歧,在處理上也有不同。

廣告

在中國大陸,紀念活動偏重於辛亥革命而避免更多紀念辛亥革命的核心代表人物孫中山。但在台灣,辛亥革命百年與中華民國百年相輔相成,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就是紀念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在中國大陸,辛亥革命的化身-孫中山是舊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在台灣,孫中山則是中華民國的國父。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也談三民主義,強調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選擇。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則強調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理想在台灣實現,台灣成為真正的民生民權與民主的政體,由選民選舉總統,議會。

這些不同與分歧,決定了紀念辛亥革命將是敏感的事件,雖然各方表達共同舉行紀念活動,最終將還是各辦各的活動,各作各的宣傳與結論。

香港作為兩岸三地重要一地,又與辛亥革命發起後的重要城市廣州相接,今年也積極準備紀念辛亥革命。就辛亥革命主題,拍電影,上演歌劇,辦展覽,出新書,並不輸與台灣。僅辛亥革命題材的歌劇,香港就籌備兩個相連的演劇,在香港推出第一部歌劇時,引起轟動。第二部歌劇中山逸仙原本在北京國家大歌劇院演出,但臨時取消,理由是排演技術問題。但各方都猜測可能與中國官方評價處理辛亥革命以及孫中山有關。兩出歌劇擔綱主要演唱演員,今夏在巴黎練唱,所展示的唱詞對孫中山以及支持孫中山辛亥革命的宋查理即宋慶齡的父親,都曾竭力客觀人性化的中性處理,但擔心仍然引發爭議與禁止。

儘管中國以流程操作問題取消了中山逸仙歌劇,香港則接過演出,定在10月13日公演。此劇由港府資助,由香港歌劇院製作,這幾日臨近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日,港府相關部門積極宣傳推廣售票。

中國官方一直表態要積極紀念百年辛亥革命。中國政府與台灣事務負責的國台辦負責人近日還強調兩岸共同慶祝辛亥革命百年有利於交流。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表示,紀念辛亥革命百週年有利於促進兩岸同胞交流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亦有利於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振興中華。

官方的評價說,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的真切願望,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偉大里程碑。

而孫中山先生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追求國家統一的偉大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兩岸同胞為之奮鬥。大陸每年都會舉辦紀念辛亥革命的相關活動,今年尤其要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來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官方還說,兩岸同胞共同舉辦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動,有利於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共同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有利於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振興中華。

中國大陸對紀念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意義限定於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和追求國家統一。強調這一點就是強調宣傳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國家繁榮,堅持國家統一,實現了孫中山沒有實現的理想。

台灣官方的紀念定調完全不同。台灣總統馬英九10月3日出席中央研究院「辛亥革命百年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馬英九開幕致辭就說,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有重要的歷史史意義,畢竟辛亥革命只是手段,目的是建 立民國,真正結果還是如何透過民國建立,實踐孫中山的理念及一路以來的理想。

馬英九認為,中華民國自由台灣承襲着國父孫中山的思想 ,已完成國父當初的建國理念,是從辛亥革命一路延續下來的正統。 馬英九強調,台灣走向自由民主發展是正確的道路,未來仍要朝這個方向努力。

馬英九也定調說,1911年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 走向民主共和。如果當年沒有這位28歲年輕人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就沒有雙十革命,也不會有今天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回顧這百年革命歷史,國父當時提出的改革理念雖然困 難,但今天已逐步完成,包括民選總統、民選國會,並建立多元社會 ,證明事在人為。

馬英九還強調,現在台灣已是完全民主的國家,能選自己的總統、自己 的國會、管理自己的事務,同時社會也能容納多元聲音,相信中山先 生不論是興中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或 是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在這個國家都已經大部分付諸實現。他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未來仍會 朝繼續發展自由民主這個方向邁進。評論指出,台灣當局強調的是台灣是孫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真傳,三民主義和中華民國存活在自由民主的台灣。

台灣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仍有學者批評台灣的紀念活動顯得低調,並沒有積極的推動。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司馬評論說國民黨應該慚愧,因為連一本像樣的國民黨黨史都沒有,孫中山是沒血沒肉的聖人,辛亥革命是無人相信的神話,中華民國的歷史外包給中國大陸。 最近,中國大陸修訂出版中華民國史,全套三十六冊,對國共內戰經過和蔣介石的功過,都有比較平實的敘述和客觀的評價,國民黨對此頗感欣慰,因為往事不堪回首,他們既無心也無力去研究自己的歷史,這回有人代勞,省事不少。

司馬說,現在這類文史題材,大陸沒什麼禁忌,材料多,人才多,時間多,文筆好,沒利害關係,比台灣學者更超然,更好看。而國民黨本身太忙,忙著在台灣證明中華民國是流亡政權,把自己的歷史外包給大陸研究,似乎有客觀需要,何況中共對國民黨己有善意,不會故意拆國民黨的台,如果這是國共平台的祕密協議,不必太意外。

按照批評,成王敗寇,替前朝立傳,以鞏固新政權的合法性,這是中國封建傳統。大陸在七○年代就出版中華民國史,替中華民國蓋棺論定。可是中華民國雖死猶存,在大陸死了,在台灣猶然存在。現在更以一整年的活動,自我慶祝其存在。隨政治情勢和兩岸關係的變化,大陸不斷修正其史觀。現在對蔣介石和國軍重新評價,對國民黨釋出善意,反映兩岸和解氛圍,鋪下未來政治談判的基礎。 但是,善意歸善意,他們仍然不承認中華民國雖死猶存的事實。主編這套書的中國社科院民國史研究室主任不忘強調,「中華民國史己成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司馬調侃說,中華民國明明還在台灣,卻說「己成過去的記憶」,這種話,豈不太不給馬英九面子了。

大陸官方可以內部研究國民黨史,並適當公開一些開放的新說法。批評的分析指出,中國大陸開放性地面對台灣不僅是為了統戰考慮,也更是避免讓人拿共產黨與國民黨作比較。明報指出,北京高調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但主題集中於紀念孫中山,而避免突出民國和國民黨,有北京學者認為,大陸的紀念活動是希望促進兩岸的統一,而避免引發「過多的政治聯想」,即將今天的國共兩黨作比較。

中國大陸今年的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將分別在武漢、南京、廣州、中山等地舉行,而最大的紀念活動由全國政協在北京舉辦,但紀念主題在盛讚孫中山革命偉業的同時,也避免高調談論「中華民國」。

明報引述中國理工大學教授胡星鬥表示,「大陸隆重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更多的是從統戰角度考慮。」大陸以政協而非政府的名義來舉辦紀念活動,主要是為了促進統一,凝聚兩岸人心,並且避免人民有更多的政治方面的聯想。

雖然政府避談「民國」,但大陸民間和學界卻掀起「民國熱」,包括對民國歷史的研究,甚至對民國時尚和文物的追逐,這主要源於民眾普遍對現狀不滿。胡星鬥認為,目前國民黨在大陸已不能與共產黨競爭,但共產黨內官員的腐敗也引起民憤,紀念活動多提孫中山少提國民黨,可以避免民眾對兩黨作比較。

其實中國大陸官方已經指示限制紀念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熱情與規模。中國當局根據社會實情和對茉莉花革命的擔心,早在今年春天就向紀念辛亥革命的各種民間活動澆冷水。孫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義都曾經在學術界以及學校引起討論,組辦演講辯論。北京理工大學組辦的辛亥革命辯論賽自2002年開始舉行,今年邁入第10屆,全國16所大學參賽,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等名校。主辦人表示,辯論目的在鼓勵學生回顧1911年的辛亥革命,並反思現今中國。

而且今年辛亥革命屆滿百年,中國各地也舉辦多項慶祝活動。評論分析指出,在知名藝術家艾未未遭逮捕以及中國茉莉花革命集會蠢蠢欲動之際,任何與革命、民主相關的指涉,似乎都會觸碰中共當局敏感神經。中國當局下令停止類似的三民主義或辛亥革命的辯論活動。有報道說,中國大陸表面上積極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實際上對這個議題控制監督,由官方主導,不能超越框框與限制範圍。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在辛亥革命及孫中山一系列議題上的分歧,不僅導致各自理論捍衛者對上述議題的爭論和評價,同時也致使雙方各自按照利益取捨舉辦活動,紀念同一個辛亥革命百年滄桑。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