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系列專題

百年滄桑看宋慶齡早年的無畏與後期的沉默

發表時間:

一個世紀以前,孫中山領導了推翻滿清帝制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統治,更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政體。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宋慶齡伴隨他走過了他生命的最後10年。她是妻子,是助手,更是革命低潮時的同路人。孫中山1925年去世以後,她頑強的維護着孫中山思想,成為那個年代堅決而無畏地反對蔣介石政權的最響亮的聲音。然而,也正是她在白色恐怖年代表現出的勇敢使人難以理解她在1949年以後的沉默。1949年,她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被尊稱為國母,但是,當年敢於在白色恐怖中為營救被俘政治犯奔走的宋慶齡面對文革浩劫卻沒有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

廣告

今天的專題節目為您採訪了法國歷史學者、《宋氏三姐妹》一書的作者貝爾納-布里塞先生。

鐵一般的意志

法廣:根據您在《宋氏三姐妹》這本書里的介紹,宋慶齡在孫中山共同生活的10年間所扮演的角色遠不止於妻子,或秘書、助手。怎麼概括宋慶齡在孫中山生命的最後10年所發揮的作用呢?

布里塞:她對孫中山生活的影響首先是感情上的。她在日本闖入了孫中山的生活。當時,孫中山情緒十分低落抑鬱。他的組織(後來發展成為國民黨)一蹶不振,為了躲避袁世凱,他從中國逃到日本。宋慶齡的出現因此對於孫中山來說簡直就是大旱之時的春風雨露,由此產生一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幫助孫中山努力走出低谷。

此外,妻子往往被看作是裝潢門面的人物,是花瓶。但是,宋慶齡性格與意志都超凡脫俗。一位美國記者當時在介紹宋慶齡時這樣描述她,說在她的血管里流動的不是血,而是鐵。外表看去十分溫柔、和善、青春,但其實她有鐵一般的意志。因此,對於孫中山來說,宋慶齡給他注入了一種青春活力。

宋慶齡一點也不是花瓶,也不是簡單的英文秘書。這是因為她心靈深處是個愛國者,或者說是個民族主義者。她當然愛孫中山本人 至少我們希望如此,但更是因為孫中山是一個偉大的革命者。(法國歷史學者瑪麗-克萊爾 貝爾熱爾( Marie-clair Bergère) 曾經寫過一本關於孫中山的書。我不太喜歡這本書,因為她很小看孫中山,認為孫中山能說會道,但缺少深度。但我認為恰恰相反,孫中山在中國發揮了異乎尋常的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即使在台灣,他仍然被尊奉為國父。)

法廣:是不是可以說,與孫中山結合在她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政治選擇?

布里塞:在很大程度上說是的。您可以在《風雨十二年》這部影片中看到,她從美國學習結束來到日本時,向大家展開民國旗幟。而且她曾說過一句話讓人頗費琢磨。當時,有人問她是否愛戀她的丈夫。她回答說:我愛戀着中國革命。在我們看來,這話有些難以理解,但在她來說,很可能是真的。孫中山是她眼中的英雄,肩負着中國革命的希望。

法廣:孫中山去世(1925年)之後,她失去了引路人。但是,在當時動蕩混亂的中國,這個孤身一人的女子仍然得以在一個男權主導的社會贏得了尊重。只是因為她是孫中山的遺孀嗎?還是她的確也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信念,贏得了尊重?

布里塞:在我看來,宋慶齡之謎、宋慶齡讓人意想不到之處恰恰是在孫中山去世之後。孫中山去世後,她完全可以變成一個以淚洗面的遺孀,然後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但是,她卻以一種異乎尋常的堅持,開始努力延續丈夫的思想。這在當時很不容易。蔣介石幾乎傾盡一切努力,想爭取宋慶齡加入他的陣營。但是,宋慶齡從未讓步,從未向蔣介石的要求低頭,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險。她完全有可能被蔣介石暗殺。蔣介石暗殺了很多他的反對者,但是,面對孫中山的遺孀,他最終沒敢動手。幸虧如此。

宋慶齡與共產黨也有合作。這也是個很勇敢的舉動,因為共產黨是極左翼力量。作為回報,毛澤東後來任命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我對宋慶齡一生最感興趣的階段是1925年到1949年。宋慶齡一生中有三個階段:作為孫中山妻子的年代,作為共產黨同路人的階段和在共產黨體制下的階段。

我很欣賞她的第二個階段。那時,她孤身一人,不知何去何從。要想不被美人魚的歌聲所迷惑、不受蔣介石反覆不斷的誘惑和呼籲所吸引,確實需要有非凡的、不同尋常的決心、意志和勇氣。我在《宋氏三姐妹》這本書里講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場面:那就是蔣介石在南京組織的中山陵揭幕典禮。宋慶齡不得不為此從國外趕回,參加活動。蔣介石百般努力,但她立即就拉開距離,指責蔣介石是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獨裁者,是她不喜歡的人。

在1925年到1949年間,她確實發揮了不同尋常的作用。這是我最欣賞她的階段。

令人難解的沉默

法廣:的確,面對蔣介石的威脅、盯梢、跟蹤,她表現出非凡的勇氣,沒有讓步。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很難理解她為什麼會最終追隨了共產黨政權。怎麼看她的這個選擇?

布里塞:她從來沒有想過與去台灣的國民黨聯合,儘管她的姐妹們曾多次努力說服她。

我不太喜歡她生命的這個階段。

她其實不喜歡毛澤東,但是,她和周恩來關係不錯。如果沒有周恩來,我覺得結局可能會不一樣。

在我看來,宋慶齡在1949年以後的表現有些問題,因為她完全跟隨了共產黨政權的理論,尤其是文革。眾所周知,文革實在是一個醜惡的年代,一個極其可怕的年代。她自己也遭受迫害。毛澤東的妻子江青嫉妒她,不喜歡她,因為宋慶齡名望比她高,也比她更受民眾歡迎。這段期間,我很希望能聽到她的聲音,因為以她的道德威信,她本可以說些什麼,她本可以表達憤怒,但是,她什麼也沒有說。正如我在《宋氏三姐妹》一書結尾時里所說,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悲哀,一個傷痕。

法廣:怎麼解釋她的這種表現呢?因為在孫中山去世後的階段,她曾經冒着生命危險挑戰蔣介石,而蔣介石並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

布里塞:這個問題很好。我也有同樣的疑問,但我沒有答案。我覺得並不是因為她缺少勇氣。她在這之前已經證明過她的勇敢。也許是為了忠於自己的選擇,忠於毛澤東,忠於共產黨政權……

法廣:是否是一種政治選擇?至少在當時,她也許認為相對於民族主義,共產主義更有希望,更能實現她的理想?

布里塞:很可能。她當時在政治上參與很多。同時,她各種社會活動也很多。她關注兒童和婦女問題,有一個基金會。還辦了一份英文雜誌:中國建設(China reconstruction)。她活動非常多。這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女性。但是,在文革中,她從未發出過批評,儘管她不喜歡毛澤東。或許她是為了忠於與周恩來的友情……。

在我看來,她在1949年以後的表現,特別是在1966年開始的文革中的表現實在是一個謎,是一個讓人痛苦的疑問。

法廣:您寫書的過程中是否找到一些關於她在這段時期生活的資料?她是否留下某些文字?

布里塞:她什麼也沒有寫下來。

巴黎的高醇芳女士曾經在這個時期與宋慶齡相識、交往,有很深的友誼。但是,她很不願意談及這段歷史。在公共場合介紹宋慶齡其人其事時,她沒有提及宋慶齡曾經是共產黨政權下的國家副主席,好像是想忘記這段政治層面的歷史。

我的研究資料主要來自美國,都是英文資料。我讀了很多翻譯成英文的中國資料,還有那些用英文寫的傳記。我沒有使用中文資料,我也不認為有很多中文資料。曾有人願意付數百萬美元為她寫傳記,美國出版商幾次提議寫她的回憶錄,但她始終拒絕。她不想說,也不想寫。

法廣:在共產黨政權下,宋慶齡是否有所成就呢?

布里塞:我一點都不認為她曾經對政策有過什麼影響。她的職務主要是一種榮譽。此外,她為女性、為兒童做了些事。但是,她訪問過蘇聯、印度、錫蘭……她曾陪同周恩來出訪,在外交領域很有影響,扮演了政權大使的角色。

法廣:在正式加盟共產黨政權以前,她其實並不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她當時與鄧演達關係密切,而鄧演達當時試圖在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

布里塞:的確是。她當時很受尋找第三條道路的鄧演達的影響 有人說鄧演達是她的情人。鄧演達後來被蔣介石殺害,這使她更痛恨國民黨,也就更把她推向左翼,推向共產黨。這是一種比較心理學的解釋,可能還有其他解釋,但我認為首先是這個原因。

宋慶齡於1981年5月因病在北京去世。臨終前,她被接受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是否是她的期待,我們不得而知。 30年過去,曾經圍繞她的政治光環已經逝去,隨之而在集體記憶中被淡忘的也是她在上個世紀初風雲動蕩年代的果敢與無畏。其中原因也許不僅僅是時光的流逝。

感謝安德烈配音合作,感謝Sourignac 技術支持。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