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非

中基公司插手中非石油交易斂財百億凸顯中國模式弊端

一家名為“中國國際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CIF,下稱中基公司)的神秘公司,在中國與非洲的能源交易中,起到外人難以插手,當事人中石化進退兩難的巨大作用。

廣告

 

從石油貿易、投資、基建到地產各個領域,這個香港人徐京華等牽頭的中基公司無處不在,撬動了上百億資產。

10月17日的《新世紀》周刊刊發了長篇報道,披露了這家公司如何利用中國海外能源擴張之機呼風喚雨,該刊認為,這一極富爭議的操作模式,對中國利少弊多。

據該刊披露的中國商務部對外合作司與非洲司向中國政府高層提交的《中基在海外嚴重破壞我國形象》的報告稱:“CIF(即中基)自成立始,對外宣稱是中國政府的影子公司,在非洲、拉美、和朝鮮等地區,進行所謂的能源、礦產、基建方面的投資,大肆招搖撞騙。”

當前,非洲、尤其是安哥拉已經成為中國石油的主要輸入地。從2004年至今不到十年時間裡,安哥拉向中國每年出口石油量由1620萬噸增至近4000萬噸,是除沙特外向中國出口石油最多的國家。

其背後則有中國官方的極大投入,據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統計,截至2009年,中國向安哥拉的貸款至少達到130億美元以上。在安哥拉,中國企業承建着從公路、鐵路、機場到保障房等一系列基建項目,而中石化在安哥拉取得了一系列石油區塊的權益。

中國進入安哥拉的掮客就是這家神秘的中基公司。這公司一度主導了中國與安哥拉兩國之間的貿易,甚至隱約扮演着戰略橋樑的角色。

《新世紀周刊》該組報道主文《中基非洲掘金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tabile調查新聞中心調查記者從一年多前開始采寫。為了解該公司的發家史,尤其是與中國的關係,《新世紀周刊》派出三名記者,從北京、香港等地展開調查,呈現了徐與中石化之間長達七年的合作原委與細節。

據《新世紀周刊》的調查,中基公司起源香港,起家於2004年協助中石化獲得安哥拉海上18號石油區塊50%權益。

以此為契機,中基公司建立和利用與安哥拉政府和其國家石油公司領導人的關係,在安哥拉迅速擴張,獲得各類工程和石油,並以安哥拉為跳板,試圖將這一模式複製到其他國家。“他們有時對外聲稱是中國政府的特殊代表,同時卻為牟取私利,不惜破壞其他中國企業的交易。”

據報道,中基公司與中石化成立合資公司,獲得安哥拉多個石油區塊,自身卻沒有開採石油需要的大規模資金和技術;中基公司承諾向政府提供數十億美元巨額貸款,得以承包大量基建工程,再轉包給其他中國公司,它承攬的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安哥拉重建項目由於資金斷裂出現問題,大量被騙至安哥拉的中國公司和上萬名工人陷入困境。

中基公司行事神秘,擁有豪華私人飛機,過境免檢,直接與政府高層聯絡;在非洲一些國家政權脆弱時進入,從政府手中獲取礦產合同,無視國際社會關注的道德問題。他們甚至試圖以中國政府官方代表身份在一些國家獲得項目,中國外交部幾度公開聲明,稱其與中國政府毫無關係。

 
《新世紀周刊》評論員張劍荊認為,徐京華為掌門的中基公司的運作手法,核心就是搞定政府及政府官員。這種政商一體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國內十分盛行。

 
在安哥拉內戰期間,徐京華從事軍火生意,因而與安哥拉軍政高層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在中國方面,雖然外交部聲稱中基公司“與中國政府無關”,但可以肯定地推斷,徐京華在大陸有着深厚的人脈資源。

 
目前,中國政府已意識到問題,官方屢次公開澄清,稱其與中國政府毫無關係。但中石化這樣的國有石油公司,仍寄望通過徐的關係在安哥拉及其他國家獲得石油,因此仍給國際社會留下剪不斷、理還亂的印象。

張劍荊說,“在不健全的商業環境中,只要俘獲了權力,就不乏商業機會。極端情況下,甚至把國家戰略都能綁架進來,商業意圖被塗上戰略油彩,國家戰略被用來服務於商業目的。”

該刊建議,在付出巨額學費之後,中國政府需要更公開、透明的海外投資策略,消除交易不透明產生的潛在風險,建立長遠可靠的海外資產控制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