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雄心勃勃的中國航天計畫

發表時間:

中國發表的「2011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將未來5年中國的航天計畫展現給世人,中國媒體也都歡欣鼓舞的報道了這一消息。法新社稱中國的這一計畫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畫,美國「紐約時報」則認為中國的目的在於擴大與美國抗衡的力量,也不免讓人想起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太空競賽。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發表的這份航天白皮書中強調,發展航天事業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重要部份, 2011年成果豐碩,未來5年將繼續發展載人登月、深空探測、重型運載火箭等技術。對此法新社指出:北京的中央政府將其航天計畫不僅僅看做是中國在技術、科學、和經濟領域崛起的象徵;而且是共產黨領導下對國家改革成功的證明。

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日報的頭版頭條稱載人登月計畫在望,環球時報強調中國在軌飛行的《天宮一號》飛行器,為未來興建空間站提供了可能;最大的人民日報則全文刊登了白皮書的內容。中國國家航天局對白皮書中的細節特別指出:長征系列火箭將使用無毒無污染的燃料。航天局發言人張煒稱:「長征五號」更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常駐澳大利亞悉尼的獨立航天專家莫里斯•約翰指出:火箭載重能力的提升,對下一步中國興建空間站的航天計畫,是至關重要的。

航天白皮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在未來5年,中國將進行的太空主要任務,其中包括: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太空船,與已在軌飛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無人或載人交會對接;發射太空實驗室、載人和貨運太空船,突破和掌握太空人駐留時間、太空維生系統及推進燃料補給等太空站關鍵技術等,為興建太空站進行技術準備。

但是法新社注意到:白皮書對載人登月計畫還是沒有作出明確的時間安排。

自從2003年,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安全返回地球後,中國就成為繼美國和俄國之後,世界第三個依靠自身技術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

中國官方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從購買俄國技術開始,開始了中國的航天夢,並確定了「三步曲」的航空發展戰略:送人上太空、設太空實驗室、設永久性太空站。

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太空人出艙和太空漫步的前半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11月的交會對接,和明年的兩次交會對接,就是在完成後半部任務,預定2016年完成。第三步則是要建立一個永久太空站,預計2020年前後將建造載人空間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航天領域如:天體物理、或對地球的觀測不同,中國的載人飛船計畫是由軍方掌控,並且與國際間的合作保持距離。

北京反覆強調自己的航天工程只是為了和平目的,決不會謀求太空軍事化。但是這並不能解除專家的質疑
莫里斯•約翰就表示,世界各國,軍事通訊和間諜衛星都在使用航天技術,中國也不會例外。

2007年,中國擊毀一顆報廢的人造衛星,顯示了太空技術軍事化發展的新水平。去年,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攔截導彈的試驗。

對於中國的航天夢,紐約時報表示,在美國逐漸退出太空發展的今天,中國這一計畫的目的是在擴大與美國的抗衡力量,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讓人想起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太空競賽。

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中國一直試圖利用發展經濟、提高科技等方式,成為國際主要強權,同時也利用經濟實力發展軍事力量,今年已經成功進行第一艘航空母艦試航、擴展潛艦規模,未來也將繼續結合軍事與民間科技實力,發展中國軍力。

針對中國的這一計畫,美國的一些航天專家也給予了肯定。美國航天專家羅格斯登(John Logsdon)就認為 :這「不是速成的」,而是個綜合的、適度發展的計畫。

曾經參觀過中國航天設施的航天安全專家法戈拉(Joseph Fragola),也稱讚中國大陸的航太計並沒有走走停停」,雖然低成本卻有成效,依據既定計畫前進。

中國航天計畫中的北鬥星導航系統格外受到關注,被認為這是對抗美國的一大發展,專家認為北鬥衛星導航不光只是商業用途,還將做為中國發展軍力的最佳輔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