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2012大蕭條》:“最後的泡沫在中國”

發表時間:

上周我們讀的是:被譽為“最準確”的美國長期趨勢預測家──哈利.鄧特的新書《2012大蕭條》。在這本書中,作者推斷80年一次的嚴重蕭條即將在2012至2014年間來臨,並持續至少十年。他認為,“這一波的蕭條將更為巨大,後果也更為嚴重”。而且,未來兩年後,黃金白銀不再保值,股票可能下跌50%以上,買房從安全置產變成最沉重的負擔,政府債務即將崩盤,退休金黑洞越來越大……。

廣告

在歐債危機持續不斷之時,鄧特的這本書得到一致的好評。有書評就認為,“鄧特對拖垮美國與世界經濟的沉重債務,做出極具說服力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加入人口趨勢的獨特觀點,說明為什麼當龐大的嬰兒潮世代開始縮衣節食、增加儲蓄,美聯儲的經濟振興方案註定會失敗”。

“做為近二十年來最大膽準確的預言家之一,鄧特已預測到未來的通貨緊縮與大崩盤,將會破壞我們的投資組合。”」

作者描述的通貨緊縮首先是需求的趨緩。除了在本書當中所提到的人口趨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各個發達國家縮減赤字、減少支出的“緊縮”政策所致。除了我們已熟知的歐債問題之外,包括美國也在大規模地縮減赤字,而這樣的政策將會再進一步地導致全球需求的減緩,造成產能過剩的現象,自然產品價格就會開始下跌,進入通貨緊縮的循環。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在於供給的過剩。過去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以刺激美國消費者出現了超額消費行為,然而當美國市場出現泡沫破滅的現象,過去為了滿足美國消費者所建置的工廠與設備就成為過剩產能。企業為了求生存,無可避免地就會出現殺價競爭的現象,產生通貨緊縮的循環,進而傳導至原物料、航運、金屬等各種商品的需求與價格的下滑。

台灣財經作家王伯達在推薦本書時認為,當全球進入蕭條期,無可避免的將會出現貿易保護的行為。這些保護措施都會讓過去的出口導向國家面臨貿易的停滯與供給過剩的問題。

最後一項就是信用緊縮。大規模的房地產泡沫將會導致信用緊縮的現象,銀行不願意增加貸放的行為,進而降低了市場的投資與消費能力。而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不論是企業或個人都將陷入資產負債表修復的階段。而信用的緊縮也正是通貨緊縮期的最大特徵。

依據全球各國人口總數和結構將會發生的變化,再加上對政府債務和金融實況的分析,本書提出了多項對未來經濟情勢變化的預測。本書認為通貨緊縮乃是未來十年唯一可能,也就是必然會發生的情況,二○一三到二○一四年道瓊工業指數將跌到三千三百到五千六百點,房價下跌五至六成,美元會相對升值而非貶值。本書也用歷史經驗證明,泡沫經濟帶來的上漲最後終要跌回原點甚至更低。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在“更具價值的未來趨勢預測”的書評中認為,這樣的預測當然和所有預測一樣不保證準確,特別是波動即使一定會發生,發生的時間也更難精確預測。不過從長期來看,人口的變化是幾乎已確知的重要基本因素。

另外,本書最後四章指告訴我們機會所在,並且提供各階段層面的投資建議,作者建議將危機視作轉機,跟隨他的建議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將會為自己、也為後代迎接更加妥善健全而且繁榮的金融世界。

本書還在第八章,剖析“最後的泡沫在中國”指出:過度的資本投資將造成全球性通貨緊縮,與新興世界的經濟衰退。

作者提出,中國因為過度發展工業生產能力、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帶起了全球泡沫。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也用原料及能源吹大了中國的泡沫。雖然長期來看,發達國家人口呈現上升趨勢,但中國泡沫破滅加上二十九到三十年的商品周期告終,仍將引發全球經濟不景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