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中國航天突破的後發優勢

發表時間:

中國航天事業騰飛以及著名音樂人羅大佑將喜等女兒出生都是 本期亞洲周刊報道的重點內容。

亞洲周刊
亞洲周刊 RFI
廣告

最新一期亞洲什麼封面專題是什麼?

最新一期亞洲什麼封面專題是:中國航天突破後發優勢推動神九升空。神舟九號太空船發射,運載包括首位女太空人的三名宇航員升空,展現中國航天突破的後發優勢。中國近年全方位開拓太空,包括探月的嫦娥計畫、構建宇航員長期居留的空間站計畫、探測火星計畫,以及涉及導航定位的北鬥衛星、落實氣象考察的風雲系列衛星等,項目之廣超過美國和俄羅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為太空探索提供了財政基礎,而航天部門體制改革,區分軍用與民用,有利航天事業的發展。

中國航天領域的專家如何看待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呢?

亞洲什麼獨家專訪:前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之女、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領導劉超英,她追溯父親劉華清及鄧小平等對航天發展的貢獻,強調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並在失敗挫折中奮起前進,帶動多方面技術發展。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中國大陸以外有哪些專家參與呢?

在香港回歸中國十五週年之際,很少人知道香港科學家參與中國航天發展的傳奇。香港理工大學目前已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太空探索方面展開多項合作,包括航天儀器的製作、宇航員服裝、醫學實驗等。

中國航天事業騰飛之際,另一航天大國美國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如果將太空角力比作龜兔賽跑,中國是穩步趕路的龜,美國卻像沉睡中的兔子。這邊中國神舟九號上天,登月計畫、空間站計畫等同行並舉;那廂美國經濟持續低迷不振,民間批評太空總署浪費國帑的聲浪不斷。冷戰時期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太空總署的預算佔聯邦總預算的比率曾高達百分之四點五,如今則多年在百分之零點六左右徘徊,且有逐漸下降之勢。曾經輝煌一時的太空總署如今光芒黯淡。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什麼還有哪些精彩內容嗎?
本期亞洲什麼還披露,著名音樂人羅大佑與香港成長的太太李伊琳在北京協和醫院人工受孕成功,今夏女兒於香港誕生前夕,七月底將在香港舉行以家為主題的演唱會,期望通過音樂與香港一起尋回迷失的心靈家園。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