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法國學者被中國官媒曲解後的困惑

發表時間:

去年年底,一位自稱家住美國加州,名叫馬可安的物理學博士先後在網上發表了兩篇有關中國北方的霧霾為何持續不散的文章,這兩篇文章的標題分別是《霧霾另一個真相  核霧污染》和《中國煤炭的崩潰和核霧染災難》。馬可安在文中解釋說,中國北方一些熱電廠使用來自內蒙古的含有放射性鈾的煤炭,鈾隨着煤炭燃燒以塵埃形式排放到空氣中,造成核輻射 污染,近年來華北地區嚴重的霧霾與此有關。

廣告

隨後他又對“核霧染”做了進一步解釋,他說,內蒙古煤礦普遍和鈾礦伴生,煤炭含鈾量高。散布環境中的鈾不僅自身會產生 輻射,吸收X光和伽馬射線後還會發生二次電離輻射,使空氣中充滿帶電的離子和微塵顆粒,各種氣溶膠微塵顆粒吸收水分能力大增。即使在低濕度下,吸水脹大的 微塵也可以形成霧霾。

可以想象,馬可安的上述說法如何引發中國網民一篇恐慌。中國官媒隨即邀請專家學者出面解釋。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似乎是財新網1月8日刊登的署名王玲的採訪文章,標題是:專家:霧霾中有核污染物是奇談怪論

文章的作者採訪了三位中國學者,他們分別是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教授謝紹東以及環境規畫院大氣環境部副研究員雷宇,上述幾位學者一致認為馬可安的說法純屬奇談怪論。

在財新網之後,中國官方新華網1月22日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新聞調查:多國專家評析“核霧染” 的文章,文章同樣採訪了三位學者,不過這回被採訪的都是外國專家,這三位外國專家的分別是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安妮•布瓦納爾Anne Boynard,美國佛蒙特法學院中美環境法合作項目副主任林燕梅以及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卡爾瑙霍夫。報道引述上述三位學者的話來說明馬可安所提出的“核霧染”的說法並不成立。

令人驚訝的是,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安妮•布瓦納爾近日向本台表示,她對新華網上刊登的報道的內容感到十分驚訝,採訪記者部分扭曲了她的話。她在接受採訪時並沒有確認:“MetOp氣象衛星所攜帶的紅外探測器並沒有觀測出中國的大氣污染物具有放射性。”她當時說的原話是紅外線探測器並不具備探測放射性物體的功能,而不是沒有探測到放射性物體。

她感到十分莫名其妙,不明白為什麼新華社的記者要如此修改她的原話。她向本台介紹了事件的前後經過,她說:
“我從事從空中探測地面大氣污染物方面的研究,我們試圖通過數字化學程式對空氣的質量進行預測,我們的衛星紅外線探測器可以探測多種污染元素,在中國我們成功地探測出三種污染成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元素。它們的污染源各有不同。一氧化碳主要來源於公路交通車輛釋放的尾氣以及污染工業,二氧化硫則主要來自冬季用來取暖的燃煤,而氨氣則主要來自農業。這三種污染元素來自不同的污染源。我們同時也探測到各種各樣的微塵,它們主要來自家用暖氣。我們的紅外線探測器雖然可以測量包括臭氧在內的多種污染物,但卻不能測量核輻射,有一名中國記者曾經就這個問題採訪了我,但是,她在報道中並沒有遵守我的原話,幸虧有一名研究員聯繫了我,並且把新華網的文章翻譯成英文發給了我,我才明白新華社記者確實把的我話歪曲了,我並沒有說沒有探測到核污染物,我的原話是我們的探測儀並不能測量到核污染元素。”

本台記者是在一此偶然的同安妮•布瓦納爾的談話中才發現了新華網記者的奇特的報道方式。怪不得她一聽到是中文媒體,就警惕地說,希望你誠實地做報道,不要曲解我的話。

不知其他兩位被採訪的俄羅斯與美國學者如果看得懂新華網這篇報道的話,會作何評論。

感謝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安妮•布瓦納爾接受本台的採訪。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