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六四25周年:集體失憶與言論封鎖

發表時間:

6月4日法國各大報紙的注意焦點集中在內政問題上,總統奧朗德日前宣布的重新畫分大區方案繼續引發高度關注和討論。兩大報紙  《世界報》和《費加羅報》,以及經濟報紙《回聲報》和左翼的《解放報》都把頭版頭條給了重畫大區方案。天主教的《十字架報》頭條關注“被遺棄在戰爭中”的敘利亞。 

廣告

6月4日對中國來說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但在25周年當天,法國報紙表現低調,《解放報》用兩個整版、《費加羅報》用半個版來回顧天安門事件,而一直對中國事務保持關注的《世界報》出人意料地沒有發表文章。

《費加羅報》發表駐京記者聖保羅的文章《中共在天安門事件上製造集體失憶》,其中提到,任何涉及1989年6月3日到4日夜間事件的話題都被嚴加禁止,北京街頭,穿制服的警察和不穿制服的志願者來回巡邏。在北京的外國留學生也不能倖免,他們被強行邀請去內蒙古免費參觀旅遊。中國政法大學一名留學生透露,校方不僅突然襲擊下達通知,而且晚上十一點之後進入留學生寢室,解釋說這次活動是強制性的,很顯然,他們試圖在六四來臨之際控制留學生的行動。

而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這種預防行動沒有必要,因為他們長年以來一直受到規訓。長輩不願意對他們提起這個禁忌話題。記者就這一話題在北京大學採訪學生時,得到的普遍回答是“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不管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擔心惹麻煩而假裝不知道,學生普遍都帶着一種尷尬的表情。

和電視報紙一樣,網絡也逃不脫審查的五指山。百度百科上對1989年事件沒有任何頁面,新浪微博上,諸如“李鵬”、“趙紫陽”、“坦克”、“天安門”等關鍵詞都被過濾。在當年流血最多的木樨地,地鐵各個出口都被關閉,天安門出入口也有重重安檢。警方甚至公開要求外國記者參與到這場集體失憶當中,勒令後者禁止去“敏感地點”或者在“敏感日期”進行採訪。

《解放報》採訪了法國漢學家、巴黎政治學院亞洲中心主任顧德明(François Godement),後者認為,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對現行體制來說仍然是個曖昧模糊地帶,領導層不否認大規模動用了武力,但也不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這或許就是黨內高層意見不統一的寫照。

至於當代的中國年輕人,顧德明認為,通常來說他們對此一無所知,或者模糊知道有一場“反革命風波”,就像作家陳冠中在《盛世》當中描寫的,人民滿意幸福,而整個六月份都憑空消失了。中國共產黨最成功之處,就在於阻止任何具有挑戰意味的運動露頭,哪怕是地下運動也不例外。

對於天安門事件來說,當局鼓勵失憶現象(amnésie),實行徹底的言論封鎖(black-out)。這種局面源自兩個方面:一是現任領導人處境微妙,如果像此前幾位領導人那樣實行政治民主化改革,可能會危及到黨的團結和統治能力;二是中共無法接受橘色革命模式,雖然和埃及突尼斯距離遙遠,但仍然感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威脅。

《解放報》同時盤點了六四25周年之際當局採取的壓制措施。在抗議者看來,今年的措施是自2011年以來最嚴厲的一次。據非政府組織“人權捍衛者”(CHRD)統計,迄今有大約80人成為防控目標。六四紀念日的兩個月前,當局就開始拘禁、恐嚇或者驅離異議人士、維權律師、記者和普通公民。文章列舉了浦志強、郝建、劉荻、徐友漁、胡石根等被刑事拘留人士的名字。

《解放報》同時也提到中國當局對網絡嚴加防範,在新浪微博上採取了關鍵詞過濾等措施。谷歌搜索引擎的所有相關服務,無論是否加密,都被封鎖。文章最後總結稱,上台一年多的習近平看上去和前任一樣,無意在歷史的這一章當中打開缺口。

《費加羅報》和《解放報》都配發了大幅歷史照片,前者選擇的是學運期間毛澤東像被污損後用布遮蓋的場景,以此暗示“集體失憶”,而後者選擇的照片中,包括更加著名的王維林孤身一人阻擋坦克、以及今年六月武警在空蕩蕩的天安門廣場上守衛紅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