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香港青年的屈辱與難堪

佔領香港運動揭露的最大真相,不是香港人對民主的熱情,而是他們對現狀的不滿。香港知名專欄作家林沛理撰文亞洲周刊表示,平日他們是奉公守法的市民,但其實心懷怨恨意難平,好不容易等到一個「集體亢奮、一起發洩」的機會,自然一往直前,半步不退。

Students shout during a class boycott over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Hong Kong September 11, 2012.
Students shout during a class boycott over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Hong Kong September 11, 2012. 照片來源:路透社REUTERS/Tyrone Siu
廣告

香港無疑是一個物質豐盛、享有高度自由的社會。但自從回歸北京以來,香港的樓價以驚人的速度和幅度攀升,遠遠拋離工資的增長,難怪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意識到 和感覺到自己貧窮。這是香港年輕人不得不接受的屈辱和難堪處境  他們註定了做「買不起房子的一代」。香港年輕人的悲劇,是他們錯過了一個樓價可以負擔得 起的年代。這也是他們的原罪  他們沒有做錯,卻要一生為此付出代價。

林沛理寫道,大學生的挫折感和無力感更大:以為大學教育是他們晉身社會上層與成功階級的入場券,卻發現自己只是公屋輪候冊的其中一個申請人。香港大學生像一 群舞會參加者,在週末花了整個下午打扮準備就緒,卻得到通知舞會已經取消。這班「悉心打扮卻無處可去」的年輕人覺得上當受騙,於是上街抗爭。而今日香港的 亂局,是這個社會深層次矛盾不斷深化和擴大的後果。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特約記者史英強報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