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解放報介紹中國藝術家劉勃麟

發表時間:

在法國《解放報》的文化版,今天有兩個整版篇幅介紹中國藝術家劉勃麟,他的作品正在巴黎3區的“巴黎北京畫廊”中展出,直到5月23日。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解放報》文章首先向法國讀者介紹了這位出生於山東省的中國前衛藝術名家,其獨特的藝術方式是通過隱身術創新了攝影藝術。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是把自己全身覆蓋,與緊鄰環境形成一體,淹沒在環境中,從而表達藝中國術家在今天社會氛圍中的處境。在攝影的過程中,劉勃麟本人或他的模特們都需要很長時間站立或保持其他的姿勢。在山東大學學習藝術以前,劉勃麟就曾經從事雕刻,現在則進行有其特色的活體雕塑藝術。

法國《解放報》文化版文章介紹:劉勃麟的藝術表達方式並不是出自簡單的標新立異或者好玩的心態,而是由於一段悲憤的經歷:為了迎接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05年12月16日,劉勃麟在北京郊區所在的藝術村的工作室以不合標準規範而被強拆了。這個藝術村當時聚集了上百位藝術家,他們不受政府的信任,因為強拆行動包含政治因素,這與後來2011年另一位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上海的工作室被強拆是同出一轍。

劉勃麟和其他藝術家眼看着自己工作室被強拆卻都無能為力,但每人反應不同:有的藝術家燒毀自己的雕刻作品進行抗議,劉勃麟的抗議方式是將憤怒和無奈升華為新的藝術形式:他把自己隱身融入了強拆的廢墟,成為廢墟的一部分,這是他《城市迷彩》系列的第一個作品。劉勃麟不斷以這種藝術方式抗議中國社會蔑視人權的種種問題,除了強拆,還有污染造成的癌症村,食品不安全,表達不自由。劉勃麟受到觸動而生髮藝術靈感的題材還有:2013年他與一位法國藝術家在巴黎合作,將自己的一個作品巧妙融入法國人權宣言的文字片段里。正在巴黎展出的是劉勃鱗近兩年在波哥大的一些新面世作品,他自己的形象不再出現在畫面中,目的是表現和激發更多的藝術感動。

法國《解放報》還刊登對劉勃麟的訪談文章,劉勃麟解釋:他通過作品反映中國或其他地方社會問題是提出問題的存在,他最近兩年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創作,他為紀念巴黎查理周刊慘案17個遇難者,而以17個模特進行的創作。有關把他熟悉的中國的視覺形象與世界別種文化視覺形象相混合的手法,劉勃麟說他重視將中國視覺形象與其他不同文化的視覺形象相融合,在東西方之間搭建橋樑,或者相互交融,把人放在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視覺形象中。他認為:把東西方兩種繪畫技術體現在同一個畫面上,這種流派現在達到高峰期。

有關與社會政治的關係,劉勃麟說藝術家主要是提出一些社會問題,而不能解決它們。他很幸運,中國政府沒有阻止他的工作,因為他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都是民眾關心和政府也想解決的。他的一幅環保主題的作品還被中國政府機構用短信發給很多中國人。

今天的法國幾份大報關注不同和共同話題:經濟報紙《回聲報》聚焦企業逃稅,右翼《費加羅報》則“畫”出法國各地毀壞公共設施事件的分布圖,報道這一問題在法國越發嚴重的情況。左翼《解放報》則指出法國男女從政道路艱難,在最近省議會選舉中,只有9位女性最後擔任省議會主席職務,而男性則多達90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