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這裡之外——台灣藝術家黃品玲巴黎個展

發表時間:

台灣年輕的女藝術家黃品玲的個展在位於巴黎三區瑪萊區的地平線畫廊(Galerie Paris Hozizon)展出,她為此次展覽量身定做的48副油畫作品表現的是她曾經看過或者是夢中的景色,淺色是主色調,整個畫面風格不盡不同,卻都展示出令人難忘的清新感,猶如鬧市中驟然出現的“桃花源”,會讓觀者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實際上應該說這個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巴黎美院的畢業生已經成功擺脫了文化符號的蹤跡,展示出來的是真實的自我和情懷能與觀眾產生心靈的共鳴。這在當代藝術求新,求異,求一鳴驚人的氣氛中顯然是比較少見的淡定情緒和表達方式。

黃品玲和她的作品
黃品玲和她的作品
廣告

還是請品玲自己來介紹一下她選擇了法語的“d‘Ailleur”,也就是“這裡之外”“現在之外”來做展覽名稱的原因;

黃品玲:這個想法是來源於法語的“Je suis ailleur”(我在別處),所以這種說法實際上就已經含有“我不在這兒”的意思,所以就沒有用“Ici”這個詞的指向性。我覺得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在尋找一個比較舒適的情景,場景或者狀態,我們總是在尋找他方,所以我的繪畫就是在描寫一個不在場的景色,而且“別處”這個詞也非常富有詩意。

我的畫作里的風景實際上都是來自看過,或想象中的風景,在看過很多次以後,實際上有時候也不一定能都確切在為一個景色定位,而且很多時候也有不少場景混合的情況出現,所以也就很難知道究竟具體是哪裡的場景,所以也就十分符合“別處”這個概念。

有時候感覺會有一種情緒,一種想法而浮現出來的場景,有些是想象的,有些是真實的,但具體是哪裡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看到景色的時候,更加註重的是感覺和氛圍。

法廣:每個人在看了展出的作品後,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清新”,你運用了大量的淡色調來表達,這和不少情感色彩濃重的一些作品有很大的差別,生活在巴黎這樣一個動感十足的城市,在生活和創作中,有沒有讓你的情緒感到激烈動蕩的時候?

黃品玲:當然會有,在這個展覽中,就有一幅畫的顏色比較深,表現的是夜間風景,這實際上是我在巴黎美院的畢業展示作品,這幅畫的氣質和其他的近期創作的作品就很不一樣,更加沉穩和凝固,這當然和當時的心情有關。而最近一段時間,在離開學校,有了新的生活步調後,創作上的步調就變得更加明亮。

我的創作和心情總是聯繫在一起,因為畢竟創作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我們無法假裝處於某種情形中, 我也曾經試着去回復到某種創作的狀態,但那是不可能的事,這樣的情況下做出來的作品就會有點自欺,所以我很享受這種忠於當下的感覺和情緒去進行創作。

法廣:感覺這樣就會有點矛盾, 因為你十分注重這種當下的心境,但是又選擇“別處”這樣的創作主題?

黃品玲:每個人在生活中可能總是會尋找一個可以做白日夢的時刻,鬆一口氣。當我繪畫的時候,我十分投入,沉浸在我的風景里我的很自在。

法廣:從繪畫的“桃花源”的狀態中出來,面對真實生活的時候,會有一種緊張感嗎?

黃品玲:當我完成一幅畫,把畫筆收起來以後,靜靜地看着畫中的光澤時,自然會有回到現實中的感覺。現實中當然有不少快樂的事情,但是現實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反而會讓我凝聚更多的能量進行下一步作品的創作?

法廣:講講自己的故事,什麼時候開始學畫畫?

黃品玲: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是從大學時代才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

來巴黎美院學習,也是想了很久的一個願望,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有這個想法,當時覺得是一個夢想,完全沒有把握實現。可是當我的大學學業結束後,我就確定要來巴黎這個環境中學習。

這幾年在巴黎的學習收穫很多,其實巴黎給我的是一個比較壓抑的氛圍,但在這裡我倒反而學會了和自己溝通,因為在自己的故鄉,不需要去考慮自己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等,但是來到異鄉就是一個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好機會,更深入地創作,更理解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想法,明白為什麼會畫出這樣的作品來。這就是我在巴黎學到的最可貴的地方。

除了油畫,這次展出的還有黃品玲的幾個琉璃作品,這些琉璃形狀象水珠,象雲,色彩極為斑斕,她自己說,這就像一些思緒掉在地上凝固而成

黃品玲:這是我的第一批作品,很多事情還在實驗中,因為我很喜歡水,玻璃這個材質和水很接近,有時候說玻璃是超冷藝體,實際上總是在很緩慢的流動,這個現象很有詩意。所以我在回台灣的時候找了老師一起實踐這個作品。
這可能也和我的生活環境有關,因為我的家鄉,台灣新竹縣的玻璃工藝非常發達。將玻璃從工廠產品演變成藝術的過程中有很多可以學習的資源。

法廣:在創作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找到一個創作的基點,還是選擇表達思想的方式?

黃品玲:當一個想法浮現在腦中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個很模糊的東西,當它一直顯影到可以看清楚它的形狀和要製作的方式,其實這是一個很難的過程,而有些想法之後我就會開始做大量的草圖,進行閱讀,寫作,這樣的過程可以讓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的想法,這是我覺得比較困難的過程。

黃品玲這次展覽也是她首次在巴黎的個展,巴黎地平線畫廊的策展人高楓楓介紹了這次推出黃品玲個展的原因:

高楓楓: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走觀念這條路,靈感會來自當下的一個感受,更多的是一種潮流,是一個詞彙,至於所做的東西是否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自己是不是有一種想法和感受都不一定,但是品玲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就是能夠一下抓住其核心,能走入她描繪的世界中,並且包含有她的情感。

她早期的作品和現在的風格也非常不同,當時在台灣的時候還是受到了一些西方流派的影響,反而到西方來生活以後才慢慢找到了自己,清楚了自己創作的原因,所以她的作品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感念,而是能表達她的情感的工具。她的作品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她把情感埋藏在作品下面,雖然她的作品也有抽象的成分,但是這種抽象裡面有活生生的抽象的成分,是活着的情緒,這也是最吸引我們,最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為什麼特別關注新生代的畫家,而不是去找些已經有名氣的藝術家來展覽呢?

高楓楓:新生代的中國兩岸三地的藝術家不在用符號來直接表達文化的所屬,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東方文化隱藏在作品底下,這一點和我們畫廊的整個發展方向是吻合的,我們還是要做跟西方的藝術家在同一個平行軌道上發展的藝術家,而且我們也會選擇有西方教育背景的藝術家,他們早期在國內創作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可能會有一些中國的元素比較明顯的表現出來,來到西方學習時候,往往會將表面的東西拋棄,回到文化的最深處,表現出來的我們看到的東西,很難讓人一眼看出來是東方的藝術,但是在分析後,還是能從後面看到他們自己的文化淵源。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也是我們關注這些藝術家的原因。

法廣:每個人的感覺一定不一樣,但你從黃品玲的畫中能感受到那些中國的元素呢?

高楓楓:我覺得可能不是色彩或形式,而更多的是後面掩藏着的詩意。當然的小幅作品在一面牆上構成一個整體畫面的時候,能看到一種流動感。我們很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

感謝黃品玲和高楓楓接受法廣專訪。

  • 地平線畫廊地址:203,rue Saint Martin , 75003 Paris
  • 展覽與11月28號結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