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疑似回應“權威人士” 李克強稱“相忍為國”,未搞“強刺激”

昨天(5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匿名“權威人士”解讀中國當前經濟的長文《開局首季問大勢》,話題涉及中國當前發展、改革、財政、貨幣等多個經濟領域重大方向性問題。

DR
廣告

去年5月到現在,這已是這位“權威人士”第三次通過人民日報頭版“發聲”談中國經濟,均為頭版轉二版的高規格,第一次是2015年5月25日刊登的《五問中國經濟》,第二次是2016年1月4日刊登的《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次則是昨天。

三次“權威人士”訪談都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經濟形勢和政策之後不久刊發,一般均認為與習近平經濟智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有關。

昨天《人民日報》的權威人士訪談,對中國經濟當前的判斷並不樂觀,“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與前兩次“權威人士”發言一般,當天股市大跌2.79%,這與此次訪談對經濟形勢的不樂觀判斷有關,也與訪談中,對擴張性貨幣政策的謹慎態度息息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權威人士”對當前經濟的解讀中,似乎隱約對當前各部委和各省市經濟政策有所批評。

就在訪問刊發後的當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當天(5月9日)舉行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似乎也隱約回應了這一批評。

僅分析兩篇文字,就可以發現,“權威人士”的《人民日報》訪談和李克強總理的多次經濟講話,至少對“雙創”和新經濟以及“強刺激”有不同的表述。

《人民日報》訪談中,這位“權威人士”批評,“恢復房地產市場正常運行,去掉一些不合時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製造泡沫,這個教訓必須汲取。”

“權威人士”又提出,要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經濟越來越糟;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

在昨天的講話中,李克強總理強調,近幾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傳統動能減弱,我們沒有搞“強刺激”,而是着力推動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李克強又呼籲,各級政府要“相忍為國”,以政府減權限權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發揮。他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有新經濟、新動能加快發展,將可帶動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人民日報》訪談中,權威人士則認為,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裡去。此外,雖然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湧現,但需要時間,目前還處在起步期,“新動力還挑不起大梁”。

“一條財經”認為,此次訪談3次以“我”的口吻下斷語、髮指示,年初《人民日報》海外版公眾號“俠客島”曾發表文章《被刷屏的人民日報“權威人士”到底是誰?》,提出“權威人士”三個語言特點:霸氣側露的“話語風格”;非常強的個人色彩;3、對各地區各部門下命令,暗示“權威人士”是習本人。

昨天,本台記者從熟悉北京政情人士得知,此文是習近平辦公室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撰寫,代表了中南海南院(黨中央)觀點。

今天,多家網絡媒體以“相忍為國”、未搞“強刺激”為標題報道了國務院此次會議和李克強的講話,也使中南海南北院(南院為黨中央機關駐地,北院為國務院機關駐地)對經濟政策的分歧隱約顯現。

今天,同濟大學教授石建勳在微博上撰文,建議“權威人士”應該署名慎言,匿名不恰當。

石建勳通過微博提出,“權威人士應該慎言,如果真要發言,也請光明磊落亮出真名、職務和代表的所屬機構,積極踐行公開、透明、負責任的現代社會治理原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