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文革

法新社:文革一個側面是“毛夫人對藝術家的復仇”

隨着文革五十周年的臨近,各國媒體越來越聚焦於半個世紀前的這場浩劫。法新社發文描述了這場運動的一個側面  “文化大革命:毛夫人對藝術家的復仇”。

文革中的典型戰鬥形象
文革中的典型戰鬥形象 JEAN VINCENT / AFP
廣告

法新社記者採訪了現年81歲的蔣祖慧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原編導,蔣祖慧回憶說,文革初期,她當時負責排演《紅色娘子軍》,毛澤東的夫人江青到現場視察,排練結束後,她邀請江青登台接見演員,江青拒絕,而她再三禮貌堅持,結果觸怒了江青。

由此蔣祖慧被關在劇院一個房間里長達三年,只有接受紅衛兵批鬥時才放出來。再後來和很多“反革命”藝術家一樣被下放到農村,長達六年,但她比其他人運氣好的是,活着熬過了那段歲月。她的結論是,反對江青就是反對革命,而這位紅色女皇讓中國藝術窒息了十年。蔣祖慧哀嘆道,當時國家對他們這批藝術家寄予厚望,還專門將她送到蘇聯深造,結果大好才華被白白浪費。

在蔣祖慧被趕走之後,江青參與到《紅色娘子軍》的排演當中,按她的意願進行修改,把演員原本含義微妙的舞姿改成了拳頭林立的戰鬥姿態。蔣祖慧認為,這不是革命,而是幼稚。

如今,《紅色娘子軍》的藝術價值多少還得到一定程度的承認,還能和《卡門》或者《堂吉訶德》這些當年被禁的作品同台演出,而其他的“紅色劇目”很大程度上已經被人遺忘。一位國企年輕職員認為,只有老一代人才會對這些作品懷有眷念,而年輕人不覺得自己和這些故事有什麼關係。

上海的文藝批評家朱大可對此表示,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一場浩劫,一萬個藝術家當中可能只有一個能繼續從事藝術,而且主要是為江青的革命樣板戲服務。

朱大可認為,今天中國藝術家的空間毫無疑問比文革的極端狀況下要大很多,但沒有八十年代初強,那時小說、繪畫、戲劇、美術各方面都獲得了新生,但一切都在1989年戛然而止。

而今天,習近平像1942年的毛澤東一樣,要求藝術家為黨服務,反對某些作品的“低俗”傾向,並且聲稱,如果深入貫徹馬克思主義,藝術和文化會煥發出更多正能量。

朱大可則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沒有創作的土壤了,在商業和政治的壓力之間,藝術家沒有發展的空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