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炎黃春秋》雜誌被接管突顯媒體和言論生態更加惡化

發表時間:

在中國知識界享有盛譽的文史雜誌《炎黃春秋》日前被官方全面接管,遭到該雜誌全體同仁抵制,並宣布即日停刊,事件還在進一步發酵,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炎黃春秋》風波的分析評論。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澤遠的評論稱:“《炎黃春秋》創刊於1991年,曾受到蕭克、習仲勳等一批中共元老和離退休高級幹部的支持和肯定。該雜誌側重中國近現代歷史、尤其是與中共黨史有關的研究課題,時常涉及對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評價。由於一些評價衝撞了中共正統歷史和意識形態的底線,被認為傳播歷史虛無主義和攻擊政治制度,《炎黃春秋》也多次受到官媒批判和有關部門警告。”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炎黃春秋》曾是一本中間偏左的雜誌,主要刊登退休高級官員撰寫的回憶文章,習近平父親習仲勳為此曾題詞‘辦得不錯’。但之後這本雜誌由胡耀邦、趙紫陽的舊部所掌握,成為黨內自由派的喉舌,其文章的風向開始轉變為‘貶毛捧胡’或‘踩鄧擡趙’,刊登毛澤東時代的‘失德敗政’。與此同時,還用春秋筆法,臧否當前的熱點問題和政治人物。在胡溫主政期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相對寬鬆,《炎黃春秋》如魚得水,屢屢與中宣部打對台。當時自由派‘北有炎黃,南有南周’,引領全國輿論風潮,而《炎黃春秋》着重黨史重評,對官方歷史‘拾遺補缺’,顛覆了諸多傳統的黨史觀念,這讓當局深為警惕,認為是宣揚‘歷史虛無主義’。”

香港《信報》署名丁望的評論稱:“《炎黃》可以說是改革派、思考群的言論平台,其改革理念與胡耀邦、萬里、趙紫陽有親緣關係;其理想是建立真正的法治,期盼法治給人民帶來社會文明。他們也主張黨內民主和憲政民主、批判個人崇拜。”“《炎黃》是體制內的改革派紙媒,與八十年代上海的《世界經濟導報》(欽本立主編)或《社會報》的社會角色相似。它們被接管或變相查封,與政局左轉有關。《炎黃》被接管而失去‘自主性’,是亞文革強化社會管控的必然演變,突顯媒體和言論生態更加惡化。”

香港《明報》署名孫嘉業的評論稱:“中共體制內唯一的敢言刊物《炎黃春秋》遭到整肅,終告停刊,這固然反映了中央對言論尺度的進一步收緊,不過內地收緊言論尺度非始至今日,《炎黃春秋》遭打壓也非一朝一夕,為何今次相逼甚急呢?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去年以來中共各級黨委建立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而近日發布的中共‘問責條例’也成了《炎黃春秋》的‘催命符’。”“在此大背景下,《炎黃春秋》成為其上級主管部門‘亮劍’的對象,就不足為奇了。”“所以,對《炎黃春秋》痛下狠手,也許並非高層的什麼終極命令,而是主管的中國藝術文化院‘交功課’之舉。”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炎黃春秋’近年遭一系列打壓,不是有關部門錯誤解讀習近平精神,而是習中央從一開始就既定的方向,也是發展模式的必然結果。”“有分析認為,習上任以來,一直強調毛澤東思想(如提倡走‘群眾路線’等),繼承毛的政治遺產。18大後,習多次重訪紅色聖地,先後去過西柏坡、沂蒙、古田、延安、遵義、井岡山等紅色聖地。另外,儘管習曾表示歡迎建設性批評,但近一年來中共紀律檢查機構卻多次警告或懲罰對中央政策進行不恰當討論的官員。”“‘炎黃春秋’被集體換血、全面接管,是因言論和對中共歷史評價,與中央意見大相徑庭,唱反調,‘製造雜音’。” “習要實現的是:復興

中共正統,鞏固和現代化中共政制與治理方式,拒絕西方模式,為人類或中國尋找新的發展選項,堅決打壓與中共意見不一的雜音。”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