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汪佳佳:注重細節 進行文化交流

發表時間:

汪佳佳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隨後來巴黎政治學院深造。現在,從事活動策畫人工作,在法國,美國和中國之間穿梭奔忙。近期剛剛成功完成與巴黎16區政府共同組織的“中國周”活動。請聽法廣專訪汪佳佳。

巴黎“中國周”
巴黎“中國周” 網絡照片
廣告

法廣:請您談談個人學習和工作經歷?

汪佳佳:我2004年在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就來到巴黎繼續深造。因為一開始需要專業對口,我去了索邦大學攻讀法語文學系,獲得碩士學位後,我先後去巴黎高等翻譯學院,巴黎政治大學的新聞學院學習。

法廣:您在法國留學感受?

汪佳佳:當時讀書特別辛苦,比在中國辛苦,因為在法國就讀的專業對法語要求高。當時沒日沒夜的讀書,寫論文,還有當時在巴黎政治學院跑採訪,做電視拍攝,對自己磨練很多,讓自己收穫不小。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對法國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和人之間交往了解加深。

其實在索邦攻讀法語文學的時候相對封閉,要求的是相對精細的研究工作,也許不是特別適合我的性格。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就讀巴黎政治大學。來到巴黎政治大學,選擇了挑戰比較強的新聞系。因為這需要對法國社會進行全面了解,記得當時讓我們做的第一個採訪主題是市政選舉,記得查了很多資料,把需要採訪議員候選人的資料都刷了一遍。感覺自己成長很快,改變了自己對傳統法國看法。

法廣:今年9月您與巴黎16區共同組織文化周的活動,您問什麼選擇進行策展工作?

汪佳佳:可能我耳濡目染,小時候看到家裡老人做收藏,自己也喜歡藝術品。我在復旦的時候還專修了一個文化博物館的二專。來到法國後,又感到這裡文化氛圍濃厚,逐漸發現做文化交流讓我感興趣,是我未來發展方向。

我認為新聞系拓寬了我的眼界,增長了我在法國這個社會環境中與人交往的能力。我認為中國有精湛的手工藝和其他鮮為人知的工藝。同樣,法國在中國人眼裡的形象是浪漫之都,有濃厚的藝術氛圍,法國有著名的紅酒和奢侈品,但是具體讓國人談一談,他們有講不清楚。

我認為這些文化細節上的東西需要我們着力推廣。我認為需要注重文化細節 進行文化交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