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博訊創辦人指回歸20年香港最大變化是言論自由消退

今年7月1日正借香港回歸20周年,建制派團體和傳媒一片歌功頌德之聲,但總部設在美國的中文媒體博訊以及博聞社的創辦人韋石坦率指出:“這20年香港最大的變化恰恰是新聞出版和言論自由逐漸消退。”韋接受蘋果日報的訪問時表示,他的感觸來自他在港出版雜誌和政治書籍經歷,他對香港的自由在大陸壓力下一步步壓縮感悲哀,擔憂一旦香港失去新聞出版和言論自由,將面臨更多災難。

圖為香港民眾示威呼籲保護香港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 照片中間站立者示為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
圖為香港民眾示威呼籲保護香港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 照片中間站立者示為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 路透社照片
廣告

韋石原名孟維參,第一次來港是在1993年初,作為摩托羅拉員工來港培訓3個月,這位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生說:“眼見香港很多人因1997年將臨移民,我那時不大理解。但香港人的文明、友善,特別是香港新聞出版之豐富,人們言論之自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6年他赴美留學,在紐約工作,2000年開辦中文博訊網,旨在離岸推動中國網絡言論自由,但很快卻成為知名中國禁聞“情報站”。韋石開始着眼紙媒,並選了香港作為出版地,“這幾年我親身經歷了香港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但應驗了97前香港人的憂慮,更使全世界為之側目”。

2013年初,專門報道中國時政新聞的雜誌博訊月刊在香港問世,各大報紙檔都有售,受到不少內地自由行遊客青睞。但中共新領導人上台後,情況悄然發生變化。2014年,發行渠道表示有來自北京的壓力。韋石說:“2014年六四前夕,發行商突然告知我們,停止博訊月刊的發行。”一些老牌發行渠道也表示不再接受新的政治類期刊發行,連財經類也受審查,“亞洲財經因刊登一篇李鵬家族腐敗的報道,發行商警告要終止發行”。

2015年底的銅鑼灣書店員工被失蹤事件,把香港新聞出版業遭遇的打壓公開化。韋石說北京為打壓香港的政治出版物,殺一儆百,以至於香港印刷廠拒絕承印涉中國政治的書籍,“去年我們曾試圖出版一本關於中國變局的書,找了3家合作過的印刷廠,全部拒絕印刷”。

他目睹20年來香港的新聞言論自由不斷消減;街頭書報攤從數千家減少到幾百家,出售大陸時政書刊的攤點要麼消失,要麼不再出售此類書刊。他最近聽說老牌期刊前哨,上月有兩名員工受壓力辭職,“有人警告指前哨將是銅鑼灣書店第二。這實在令人噤若寒蟬”。

韋石指,中共壓制新聞出版自由的黑手早已跨過太平洋伸到美國。他創辦的博聞新聞網和博聞社,即使伺服器選擇非常有技術實力的美國IT公司,仍每天遭受黑客攻擊;中共對博訊在內地的作者記者抓捕判監,國安甚至在美國用金錢買黑手查找韋石住處並派人跟蹤他。

“如果香港失去了新聞出版言論自由,更多災難將會來臨”,韋石寄語港人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全幸福,一定要堅守良知,捍衞新聞出版自由。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