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經濟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紐時指中國苦無新招出台

中共的領導層自從1997年以來每5年都召開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過去每次會議結束之後,都會出台一連串新的法規以及成立新的部門監管大陸龐大的市場,而且幾乎是劍及履及,立即生效。

路透社
廣告

因此今年剛結束的會議之後,大家都屏息以待新的政策出台,例如監管銀行、證券和保險的部門會不會歸一統統納入中央銀行?又例如影子銀行、網上P對P投資網絡以及灰色地帶的財富管理產品會否受到監管?

但紐約時報一篇報道指出,在星期六結束的兩天工作會議,似乎提不出任何新招數來應對大陸日益複雜的市場運作,最大的成就似乎就是在國務院之下成立一個委員會,定期會面討論金融穩定的議題。

然而紐時的報道指出,來自不同金融監管機構的領導人,早已定期性在國務院會面討論有關事宜,儘管名義上這並非是委員會級別的會議。

報道指,有些經濟學家在會議召開之前估計,兩天的工作會議至少也會移師到中央銀行召開,這樣可增進央行的人員的信心。而且央行過去的風格,一般都比其他金融監管機構要開明得多。這些監管機構包括了銀監會、證監會以及保監會。

但姑且不說這次會議的結果乏善可陳,連會議也照舊在國務院的辦公室召開,其結果也大大的遜於事前經濟學家的猜測。

工作會議結束後所附帶的聲明,畢竟亦提到了央行對防止制度性的金融危機扮演一個角色,儘管很多國家的央行都具有類此的功能和權責。然而位於上海的中國金融改革學會的會長劉先生(Gary Liu)卻認為,光是聲明之中提到央行的角色,就足可提升央行的能量。

不過他對新成立的委員會的功能有所保留,認為這個委員會缺少法律權力,而且成員不多,“中國對金融監管改革一直未能做到真正的突破,而且不同監管機構之間的矛盾卻將會在未來數年製造困擾”。

大陸的官媒引述習近平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的講話時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然而紐時指出,會議的結果卻是乏善可陳,這不但反映官僚架構對改革的抗拒,而且還徹底剖析了中國所面對非常真實和複雜的政策矛盾。

其中一個例子正如野村證券上星期五計算所得,認為中國的銀行的資產賬目以外的活動,已經大約等同整個銀行業的資產賬目的資產。西方監管機構一般而言將會強逼這些活動儘快錄入正式的資產賬目,但中國大陸很多此類未經賬目紀錄的活動,卻對中國中小企的融資起着關鍵的作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