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跟帖實名制新規意味着全面網絡實名制的完成

發表時間:

今天(8月2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在新聞跟帖領域施行全面的實名制。

路透社/Edgar Su/Files
廣告

這一“規定”從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計十三條,規定所稱“跟帖”評論服務,是指互聯網站、應用程序、互動傳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聞輿論屬性和社會動員功能的傳播平台,以發帖、回復、留言、“彈幕”等方式,為用戶提供發表文字、符號、表情、圖片、音視頻等信息的服務。

規定要求,服務平台,對發布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信息內容的,應當及時採取警示、拒絕發布、刪除信息、限制功能、暫停更新直至關閉賬號等措施,並保存相關記錄。

其次,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對註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並應當建立先審後發制度,同時,建立健全跟帖評論審核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信息,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根據該規定,網信辦負責全國跟帖評論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建立健全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監督管理制度,規範各類傳播平台的跟帖評論服務行為。

中國網絡世界中,除了官方五毛之外,被商業利益團體僱傭的水軍也是一大痼疾,有人就希望,這一規定可以遏制水軍橫行的局面。

根據這一規定,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和用戶不得利用軟件、僱傭商業機構及人員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擾跟帖評論正常秩序,誤導公眾輿論;此外,平台提供者不得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基於錯誤價值取向,採取有選擇地刪除、推薦跟帖評論等方式干預輿論。

從技術上說,如果提高了對真實身份證的驗證要求,的確將提高水軍獲得賬號的成本和法律風險,從總體上遏制水軍橫行的現狀,但對官方豢養的“五毛”,網信辦並不會因此放手。

審查者除了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對敏感人士,除了通過刪帖、降權、封號等,限制其發言機會和影響力,還通過立黑名單,限制其獲取新的賬號,或者對賬號進行傳播上的控制,網絡跟帖雖然影響力不及社交媒體,也被要求建立類似的黑名單制度。

根據這一規定,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用戶分級管理制度,對用戶的跟帖評論行為開展信用評估,根據信用等級確定服務範圍及功能,對嚴重失信的用戶應列入黑名單,停止對列入黑名單的用戶提供服務,並禁止其通過重新註冊等方式使用跟帖評論服務。

網信辦將建立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的信用檔案和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並定期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進行“信用”評估。所謂信用,與一般理解的個人誠信,或者商業上的信譽關係不大,更多的指的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態度和潛在的傳播力。

就在此前一天的8月24日,雲南曲靖地區警方發布消息,說是雲南曲靖羅平縣一網友,因為在微信群里發了條“量中華之物力接與國之歡心”的話,批評當朝被抓,以撒播侮辱、誹謗他人信息,被行政拘留5日。

曲靖網警稱,8月14日21時51分,網民“獨孤笑”(馬某,羅平人)在微信群“茶餘飯後民間智庫群”發言稱:“習包子,量中華之物力接與國之歡心”。8月17日,民警電話聯繫馬某並依法傳喚其到公安機關接受詢問,但馬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拒絕按時到案接受詢問。8月18日,經民警工作後將其“抓獲”。

警方稱,馬某因工作壓力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在微信群“茶餘飯後民間智庫群”里發布了詆毀國家領導人的言論,以馬某散播侮辱、誹謗他人信息,對馬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馬某的個案,是否合理合法自然有爭議,這篇報道很快也被下令刪除。

網絡實名制在網絡輿論逐漸興起的2000年初期,對網絡輿論的潛在遏制效應明顯,因此也頗受重視。多年前的綠壩風波後,中國民間力量對官方以“實名制”為突破口的網絡治理一直頗有抵制

十八大後,尤其是中央網信辦組建後,經過對微博的幾次整治,以謠言治理為名目下,右派大V或被抓或被封號;微博、微信多個平台的實名制推廣,“實名制”的抵制者已經潰不成軍。

在網絡新聞論壇式微,微博、微信社交媒體全面實名制,以及今日頭條等升級身份認證機制的當下,新聞跟帖全面實現實名制,是對網絡輿論實名制的全面完成,但是否能真正達成管控網絡輿論風向,並不如看上去那麼樂觀。

從上述個案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時代,對國家機關來說,通過手機特徵碼和微信賬號定位異議言論易如反掌,在微信群、QQ群的公開討論,甚至敏感人士的私下言論,也被納入監控,已經成為常識。

而跟帖實名制,更多地只是部門立法,渲染對發言者的壓力和限制,從而達到遏制網絡負面輿論的目的。未來是否會有改善,看來與立法關係不大,似乎與民眾心態和力量對比更為根本。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