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周小川警示“明斯基時刻”風險

發表時間:

昨天(10月19日)上午,在中共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開放日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回答了關於金融風險的敏感問題。

廣告

周小川表示“系統性金融風險有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會在市場上引發劇烈的連鎖反應,使經濟和就業遭受重大衝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要防止資產價格劇烈調整所導致的風險。”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風險點也不一樣,但也有共同的特點。“從全球來講,都要防止惡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風險,資產泡沫既有可能出現在資本市場上,也有可能發生在房地產市場上,還有可能發生在影子銀行、金融衍生產品等方面,因此要防止資產價格劇烈調整所導致的風險。”周小川表示。

對於經濟轉軌國家,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原因比較複雜。周小川表示:“特別是對從傳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來講,一種現實的金融風險,就是所謂金融機構大面積不健康的風險。因為在轉軌的過程中,不良資產可能會非常多,因財務上出現缺口而導致虧損的可能非常多。”

“另外,在制度轉變過程中,規則、監管等各個方面都可能有所不足,金融機構也有可能出現大面積不健康的情況,不少其他轉軌國家在這個過程中發生很多金融機構垮掉的現象,或者全部都賣給了外國人,這也是一種系統性風險。”周小川表示。

“因此,如果經濟中的順周期因素太多,而這個周期波動被巨大放大,在繁榮的時期過於樂觀,也會造成矛盾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所謂的‘明斯基時刻’,這種瞬間的劇烈調整,是我們要重點防止的。”周小川如是說。

周小川發言的關鍵詞是“明斯基時刻”。

“明斯基時刻”是指槓桿過度累積引發市場突然下行,其名稱來自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他的理論是長期的市場穩定實際上會鼓勵投資者承擔更多風險,而過多的風險勢必會帶來不穩定。當這些風險頭寸最終平倉時,可能導致市場突然、慘烈地下跌。

經濟學家保羅·麥考利最先使用“明斯基時刻”來形容俄羅斯金融危機以來,已有將近20年了。自那以來,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的研究常被用來解釋上世紀80年代末亞洲、隨後美國以及全球2007年遭受的數輪市場動蕩。

明斯基於1996年去世,此後他的這一研究時不時地都會成為央行官員悲觀講話的主題,包括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和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曾任職Pimco的麥考利解釋稱,一旦出現這一時刻,風險承擔意願萎縮殆盡,將對市場和經濟帶來“各種各樣的後果”。

此番輪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以“明斯基時刻”來對樂觀情緒的突然消散發出警告,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一些分析師稱,來自中國方面的警告使投資者認為市場將劇烈波動,周小川的講話在全球市場引發連鎖反應。

經濟學者溫克堅認為,2009年以後,中國政府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導致中國債務槓桿率不斷攀升,所謂“4萬億財政刺激計畫”就是政府債務不斷飆升的過程。

事實上,周小川並未如此悲觀。

大量數據表明,中國企業部門的槓桿率相對比較高,在周小川看來:“若總量閥門把握比較好的話,總量就不至於膨脹得過快,槓桿率就會有所下降。”他認為:“這裡既有直接融資比重低,企業靠借貸、靠債務融資比重過高的問題,也存在企業運用資金的效率不夠高的問題,這包括投資的效益及使用流動資金的效益等。”

周小川表示,“因此,我們特彆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不僅涉及到企業,也涉及到銀行如何看待自己的資產質量,必須兩方面共同努力來調整。”周小川表示。

溫克堅認為,在正常經濟體中,不同主體根據資產質量,信用程度等因素,也會有差異化的利率分布,但中國的特色在於,很多資產質量很差,運營一塌糊塗的央企和國企,因為政府權力的背書,照樣可以享受十分低廉的信貸資金,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在缺乏競爭的金融體系中,成為的、最大收益者。

中國金融體系的這種利率分布,使得那些身負巨額債務的央企或國企,並沒有按照明斯基邏輯所推演的,成為最早崩潰的部分。在現實經濟過程中,最先承擔後果的不是那些爛企業,而是相對比較優質的企業。隨着利率成本的提升,資金成本水漲船高,這些在金融格局中位於結構性不利地位的市場化企業,將更容易受到衝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