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國際貨幣基金再次為中國高額債務拉響警鐘

發表時間:

中國企業債務激增,主要原因與某些依賴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勉強維持生存的殭屍企業不無關聯。隨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拉響警鐘,此一話題再次成為敏感焦點。

中國人民銀行總部 2013年6月21日
中國人民銀行總部 2013年6月21日 路透社
廣告

12月6日星期三,國際貨幣基金髮布報告,對中國企業債務激增敲響警鐘。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債務餘額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達到165%,成為可能動搖金融系統穩定性的風險要素。此外,家庭債務近年來也迅速飆升。報告在說明中表示:貸款激增的企業“集中在房地產、建設、鋼鐵等西洋產業”。部分國有企業將低息貸款投入難以確定是否盈利的項目。因此分析認為:融資判斷是否妥當令人存疑”。

法國經濟《回聲報》網站周四(7日)刊出一篇文章,對中國企業債務問題進行了報道和分析。該報指出:2011年以來,在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以及縮減中國貧困現象方面,金融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此,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方人士均無異議。不過,國際貨幣基金強調:如果中國打算成功地切換增長參數,即:“減少出口,增加服務設施、增長國內消費”,它則必須依靠一個健全的金融體系。

目前,中國仍有太多的企業長期依賴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卻早已不再盈利,借貸從而成為它們生存的唯一辦法。國際貨幣基金在周三公布的報告中指出,地方政府在確保無盈利企業的生存、而不是讓它們陷入破產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主要目的是避免企業工作崗位流失。加上各地方當局致力於完成經濟增長目標,從而導致高額負債現象十分嚴重。

國際貨幣基金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薩哈伊向媒體表示:建議中國各級政府淡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地方政府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管控。貸款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完成增長目標,但這類投資也在遏制金融回報。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貸款投資以及出口。但這一模式已達到極限。

《回聲報》記者注意到:中國國企高額債務現象中,另外一個頗為令人感到憂慮的是:大型國有企業自身擁有的底氣:它們始終堅信:政府絕不會對它們的淪陷袖手旁觀,總會為它們的債務提供必要的幫助。此一問題在冶金、煤炭、或受到產能過剩影響的、以大型國企為主導的行業表現得尤為敏感和突出。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債務激增之際,儘管北京政府為規範其金融機構出台了相應的措施,但是,持續存在的風險依舊對金融體制的穩定構成威脅。面對此一局面,國際貨幣基金“建議中國政府改變高速增長優先的政策”,以減小地方政府的壓力。

此外,中國政府應“逐步取消”無條件支持那些不盈利企業的做法,通過加強對銀行體系的管理面對潛在風險、提高投資者意識。另外一個不容忽略的風險則與金融產品迅速發展相關:隨着帶來強勁回報而頗受歡迎的投資產品的大量湧現,資產管理基金或保險公司一類的金融企業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銀行部門。這種情況令本已缺乏應變能力且缺少人力的政府當局實施監管更為複雜化。高風險的貸款已從銀行轉移到金融體系中較少受到監管的部門,尤其是那些北京政府試圖根除的“影子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建議中國創立一個穩定金融委員會,由央行以及3個金融監管部門的代表組成。該機構同時認為:中國的銀行管控機制也應在人員配置方面得到加強。

北京政府十分清楚:必須加強分別監管着市場、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不同監管機構間的協調。為此,北京已朝向在線小額信貸方向邁出了一步,未來則將任重而道遠。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