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一帶一路:英國首相為何冷落了中國的期盼?

發表時間: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已經結束對中國為期三天的訪問。如果說英國首相此行得以從中國帶走了價值估計可達93億英鎊,也就是相當於106億歐元的合同的話,特蕾莎•梅最終沒有接受簽署中方期待的“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顯然更吸引了輿論的關注,中國官方媒體上難以看到相關的報道,海外輿論則試圖探究因為脫歐進程談判而背水一戰的特蕾莎•梅拒絕簽字的原因。

2018年2月1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晤。
2018年2月1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晤。 圖片來源:路透社/Wu Hong
廣告

可以說中國官方媒體圍繞特蕾莎•梅訪華的報道前後冷熱多有不同。在英國首相啟程之前,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曆數中英合作的“黃金”兩點。中國官方海外媒體“歐洲時報”則報道中國駐英大使和英國駐華大使在特蕾莎•梅啟程前夕在中英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重點強調他們對中英“黃金時代”進一步升級的期待。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成員曹岳則在澎湃新聞發表文章,認為英國是否參與“一帶一路”計畫,事關英國脫歐之後的“大國地位。”

但官方媒體上這些美好的期待與祝願似乎隨英國首相訪華結束而悄然淡去。英國首相雖然如願與中國簽署了93億英鎊的大單,但卻最終沒有接受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中國官方媒體對此未見報道。中國商務部也只報道雙方簽署了價值90億英鎊的貿易協議,但沒有提及諒解備忘錄問題。

如果說英國首相希望藉此次訪問推動中英經貿關係更上一層樓的話,中方更在意的則是推動英國政府簽署這項諒解備忘錄。目前,歐盟成員國中已經有一些中、東歐國家簽署了備忘錄,但西歐國家政府則態度十分謹慎。不久前訪問北京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同樣迎合北京的期待,稱讚“一帶一路”方案蘊藏的機遇,但沒有接受簽署備忘錄。馬克龍同時還提醒說,法國不贊成任何有霸權傾向的外交政策。馬克龍這一立場顯示出,部分歐洲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背後的戰略意圖心存疑慮。

英國首相雖然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拒絕簽署這項備忘錄的歐洲領導人,但特蕾莎•梅的選擇還是有些令人意外。在此之前,英國曾不顧美國的反對以及歐盟內部的猶豫,率先表態支持作為一帶一路先期步驟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創始成員之一。時任英國首相、也就是特蕾莎•梅的前任卡梅倫,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似乎充滿熱情。就在特蕾莎•梅訪華前不久,卡梅倫更接受了一項新工作,負責英國政府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投資項目。而特蕾莎•梅此次中國訪問行程的背景也是英國脫歐在即、而她與歐盟的脫歐談判策略在國內備受批評之際。

但此時看上去腰桿並不硬朗的特蕾莎•梅又何以拒絕了中國政府期待呢?

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ECFR)亞洲項目主任和高級政策研究員顧德明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特蕾莎•梅在啟程之前就已經因為是否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在國內受到很大壓力。而中國方面可能斷定此時此刻的英國首相處境被動,也提升了壓力。雖然法國總統訪問中國前也曾面對這樣的壓力,但特蕾莎•梅面對的壓力顯然更大。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也指出,中方在聖誕節以前就展開了遊說活動。

顧德明表示,歐盟國家面對“一帶一路”的猶豫主要來自在以往的中歐關係經驗。中國往往無視國際規則與標準,也不遵守歐盟在公共市場領域的種種規定。雖然,歐盟內部已經有國家無視這種現實,積極推動深化與中國的合作;雖然脫歐在即的英國政府也完全可以自視不再受歐盟規定的掣肘,但特蕾莎•梅還是沒有讓步。中方對英國施加的壓力可能過頭了,而特蕾莎•梅可能也向外界顯示出她即使身處劣勢也仍然可以堅持自己立場的性格。

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如今信心滿滿,也許過高的估計了對英國施加壓力的效力。

但脫歐在即的英國背後沒有了歐洲聯盟的依託,面對中國的熱切期待說不會有怎樣的結局難以預料。目前看來,英國原本期望與中國簽訂的自貿協定似乎有些遙遙無期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