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美國制裁中興直擊中國軟肋,殺傷力遠超過貿易戰

發表時間:

特朗普總統突然宣布放中興一馬,隨後又改口說並無此事,引起各界關注。《明鏡編輯部》第239期里明鏡集團執行總編、主持人陳小平和嘉賓肖仲華博士探討美國制裁中興事件,今天《明鏡書刊》節目,我們請來明鏡電視編輯張洛尹女士,給大家詳細介紹他們的討論。該節目文字稿收錄在最新出版的第97期《外參》雜誌中。

第97期《外參》雜誌
第97期《外參》雜誌 RFI/明鏡書刊(張洛尹)提供(DR)
廣告

法廣:為何美國制裁中興會引起如此動蕩?制裁效果比關稅戰、貿易戰還嚴重嗎?

張洛尹:肖仲華博士提出兩層面分析,第一,中興通訊確實沒有遵守美國法律,也沒有遵守對美國的承諾,不講信用導致長達七年的禁售令,這樣制裁等於被判了死刑,影響到近二十萬人的生計。第二,這種制裁規格超出貿易戰。貿易戰為的是貿易平衡,但禁售七年等於不做貿易,若特朗普針對的不只中興,還有華為和整個產業鏈,對中國採取全面禁售芯片與核心軟件技術,恐怕癱瘓整個通信產業。中國芯片製造技術還不成熟,約有六至七成的芯片掌握在美國手中,特朗普若用制裁中興的手段來打貿易戰,嚴重性將不堪設想。

法廣:中美貿易戰分成貿易戰和經濟戰的概念,也可能升級到新冷戰,三者有何差異?為何美國制裁中興後兩國貿易戰提升到經濟戰等級?

張洛尹:根據肖博士定義,貿易戰是為貿易而戰,目的是貿易平衡,透過關稅等方式來改善貿易逆差;經濟戰則超越貿易範疇,目的是遏制他國經濟,就像美國制裁中興,等於連兩國貿易都不要,所以他將其定調為經濟戰。也有西方學者提出可能發展成新冷戰,貿易戰、經濟戰與新冷戰的差異在於目標手段不同,但肖博士認為,所謂新冷戰本質仍是經濟戰,因為冷戰涉及意識形態、軍備競賽和全方位備戰,但中美貿易對抗並沒有出現這些。

法廣:有人認為美國制裁中興只是因為違反法律,制裁中興算不上貿易戰、經濟戰,更談不上新冷戰,其嚴重性是否被過度解讀了?

張洛尹:貿易爭端存在的事實不容否認,在中美貿易爭端下的制裁中興事件,意義也非同小可,首先肖博士認為,事件反映出中興嚴重管理問題,參與國際貿易也顯示中企普遍欠缺法規意識;再者,中興信用不良、仗恃有國家撐腰而態度不佳,這些都需重視,並未過度解讀,如果中企再不思檢討,恐怕會有更大危機。

法廣:為何中國企業普遍存在這些問題?

張洛尹:肖博士從文化制度來分析,中國自唐代作為國際貿易大國,對外貿易就屬於國有體制,採取官商外貿制度來保持貿易大國地位,東西方的傳統截然不同。直到鴉片戰爭,當西方私營企業自由貿易遇上了中國官商壟斷貿易,出現文化衝突,進而導致中國從貿易順差轉為貿易逆差,白銀大量外流。對中國來說是外敵入侵,在西方看來則是打開貿易大門,所以鴉片戰爭可說是第一次敲響中國的貿易警鐘,但中國被愛國主義綁架,至今沒有反思國際法規與貿易文化,與一百多年前的鴉片戰爭面臨到同樣問題。

法廣:特朗普制裁中興引起巨大震蕩,若繼續下去,真能遏制中國經濟增長勢頭,造成第一大製造國、貿易順差國地位瓦解嗎?

張洛尹:很有可能。肖博士解釋,中國改革開放後,透過勞動力紅利、成本低廉等間接優勢成為貿易大國,卻仍欠缺科技創新的絕對競爭優勢,沒有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仰賴美國技術成中國最大弱點。科技創新源自教育和自由獨立思想,但中國教育一直倒退,官僚化無法發展科技創新。真正促使經濟增長的是科技,科技的背後是教育,如教育不改革,就沒有科技創新;沒有科技創新,經濟就沒有動力。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