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借“一帶一路”項目從事間諜活動

發表時間:

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牽動全球政治經濟領域的關注和評論,成為一個持久和不斷深入的話題。不少分析注意到“一帶一路”項目的本身的風險,而英國金融時報的最新報道則報道:“中國借“一帶一路”項目從事間諜活動”,自然受到更多關注。

“一帶一路”示意圖
“一帶一路”示意圖 網絡照片 DR
廣告

英國金融時報8月15日報道稱,與“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有關的中國網絡間諜活動正在增多,美國網絡安全公司“火眼”(FireEye)的報告警告,北京方面正利用這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來搜集企業和國家的情報並抑制反對意見。中國的目標可能已經對準白羅斯、馬爾代夫、柬埔寨、歐洲國家的外交部以及非政府組織。

報道援引“火眼”副總裁喬伊斯(Sandra Joyce)表示:“他們感興趣的似乎是那些對他們來說有重大金錢利害關係的國家,或者是那些正在制定一些政策、而這些政策會影響到未來項目的國家。”

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研究顧問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表示,除了監控大型項目和收集情報外,中國很可能還想利用所收集到的數據來抑制反對意見,在一些有特定安全和外交後果的地方控制爭論和意見。中國在海外的“數據驛站”包括電子商務平台、孔子學院、電信網絡、運輸企業、酒店、金融支付機構和物流企業,它們“將通過後端把數據發送到位於中國的集中分析中心”。比如,一個名為“Roaming Tiger”的中國網絡間諜組織將目標對準了白俄羅斯,中國正在該國修建其在歐洲最大的工業園區。

“火眼”還表示,2017年底,“中國間諜組織所獨有的”惡意軟件攻擊了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且有多個歐洲國家的外交部被釣魚郵件瞄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指出,如果外國政府允許中國科技公司(它們跟中國政府關係密切)安裝複雜的數據通信系統,將產生地緣政治影響。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者發布報告說,一個很大的擔憂是,中國公司將安裝“後門機制”,這可能增加中國在“一帶一路”夥伴國家的情報和宣傳行動。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還刊登題為:別讓一帶一路誤入歧途的文章,作者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外交政策智庫LSE IDEAS中國前瞻項目(China Foresight)負責人於潔。文章強調:中國現在應該解決“一帶一路”計畫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應該努力理解合作國家想要什麼或擔心什麼。中國設想在約78個國家提供資金並建設基礎設施的“一帶一路”倡議(BRI),自五年前提出以來一直毀譽參半。還沒有哪項發展倡議能在學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企業家中間引發如此激烈的國際辯論。

分析人士往往聚焦這一遠大計畫的影響(或積極或消極),但他們仍然沒搞清楚,“一帶”和“一路”倡議究竟包含什麼,以及中國希望從中得到什麼。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北京的哪些人士負責“一帶一路”項目的決策,以及中央政府所在的“中南海”如何對總預算進行分配。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三層獨特的諷刺意味。首先,它試圖解決國內工業產能過剩,但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加劇這一問題。其次,它被認為是由中央主管,但實際上非常沒有組織性。第三,它力爭加強國有企業的實力,有些時候卻暴露出它們的局限性。

“一帶一路”倡議試圖將國內經濟利益至上原則與宏大的國際地緣政治策略結合起來。其目標是糾正中國沿海省份和內陸省份之間的經濟失衡、穩定麻煩不斷的西部邊境地區,以及消化國內過剩的工業產能。習近平曾明確把推進“一帶一路”與他着眼於市場化資源配置的經濟改革聯繫起來。但到目前為止,該計畫似乎進一步扭曲了資源配置,加劇了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一帶一路”界定的寬鬆性給北京官員和各省官員都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浪漫的設想,沒有詳細的實施路線圖。

文章最後認為:“一帶一路”項目最終的成功不僅取決於中國的財力和政治資本,還取決於外國夥伴的合作。北京方面已經意識到,其對“一帶一路”的熱情可能無法在國外獲得回應,部分原因是該計畫包含嚴重的風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