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特朗普無心插柳和中日關係小“綠蔭”

發表時間:

日本財務大臣與中國財長8月31日周五在北京舉行會談,成為兩國關係經歷多年緊張後解凍的最新跡象。中美貿易戰被認為是促使中國本能地變敵為友,修復與日本關係的關鍵因素。誠如中國話所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心插柳”之人,非美國總統特朗普莫屬。

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 路透社
廣告

周五會談象徵性價值的重要性大於會談的主題  重啟一項2013年失效的貨幣互換安排。此次會晤應該有助於為安倍晉三至今尚未確認的年內訪華之旅鋪路。

有日本學者指出:日本長期存在着一種看法,就是中國的對日政策主要由中美關係所決定,當中美關係好的時候往往會輕視日本,而中美關係壞的時候就會傾向於改善中日關係。這種看法在中美因為貿易問題出現緊張的情況下,似乎又開始大行其道,認為中國為了集中力量對美,所以需要同美國的同盟國家加強關係以避免孤立,這導致了中國設法改善對日本的關係。

金融時報社評認為:是特朗普的關稅促使中日關係回暖。中美關係在奧巴馬總統整個第二任期內不斷改善,並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仍保持穩定。這期間,中國對於實際上凍結與日本的政府高層交往沒有多少顧忌。但特朗普升級貿易戰後,中國開始修復交惡多年的中日關係。

該文指出:北京此前一直宣稱與日本有“世仇”,歷史積怨和領土爭端對中日兩國關係的影響太大,很難想象兩國有朝一日會成為好朋友。東京政客對日本二戰期間的侵略和暴行時而採取的曖昧態度,也令周邊鄰國為難。北京出於國內政治需要,一直樂於煽動針對日本的民族主義仇恨。

2012年,日本政府從私人所有者手中購買了無人居住但有爭議的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三個島嶼,這一事件引發了戰後中日之間最嚴重的不和之一。此後中國開始放任中日關係惡化,中國最終也自食其果。中日關係迅速惡化,中共高層互訪基本停滯。2011年還是中國最大外資來源國的日本,到2016年已降至第五位。

特朗普今年突然升級貿易戰之後,北京方面試圖在幾個月內緊急修復被其忽視多年的中日關係。而2018年是中日簽訂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這無疑為中日改善關係提供了難得的“天時”。今年4月,日本駐華大使10年來首次受邀在《人民日報》撰文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

4月以來,包括中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財政部長劉昆、商務部長鐘山等人,相繼帶隊密集訪問日本。王毅到訪日本,是中日雙方中斷7年8個月的“中日高層次經濟對話”後,中方首名外長訪問日本。同一天,由中國陸軍少將慈國巍率領的25名中共軍官訪日團也低調抵達日本,這是中日將校級軍官交流中斷6年後,中共軍官團首次到訪日本。《日本經濟新聞》爆料稱,中共高官一連串的訪日,是奉王岐山的指令,目的是與日本“恢復交流、改善關係”。

今年5月8日至11日,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日本,得到日本首相的高規格接待。這是中國總理八年來首次訪問日本。在此一個月前,兩國舉行了近8年來的首次“高層經濟對話”。

今年5月25日,在第22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會場上,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曾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站着進行了短暫交流。兩人同意中日關係正在改善,應以經濟為優先,在各個領域擴大交流與合作;雙方還確認圍繞朝鮮問題展開合作。

中共高層突然顯示要與日本“搞好關係”的一連串舉動,馬上被評論為是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中美中澳間矛盾不斷加劇的結果,中國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拉攏”日本,以此“削弱日美同盟”、與日本結成“一定程度的同盟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評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正在全球各地引發經濟關係重組。最大的變化發生在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日本之間。日本財務大臣與中國財長周五在北京舉行會談,是兩國關係經歷多年緊張後解凍的最新跡象。中日友好關係的恢復將受到歡迎,但這種恢復註定有限。

英國金融時報社評最後告誡說:東京方面最好充分利用與北京的關係回暖,這有助於提升整個亞洲的安全。也希望這不是中方出於自利的一種轉變,一旦覺得時機適當就會逆轉。無論對中國政府、還是對亞洲各國來說,最好的辦法不是政治上權宜之計的反反複復,而是有連貫性地與日本保持交流溝通。如果過去5年中國官員採取了後一種方式,如今他們就不必如此費力地去修復兩國關係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