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六四”是鄧小平一手策畫的政變?

發表時間:

2019年將是“六四”30周年,對於“六四”的回顧和討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加上中美貿易戰導致本已舉步維艱的中國經濟更加難以維繫,中國社會瀰漫著不安與躁動的氛圍,關於中國是否會再次發生一場“六四”的預言也在坊間流傳。29前的“六四”究竟是一場自發的追求民主的運動,還是鄧小平策畫的意圖推翻趙紫陽的政變?今天的《明鏡書刊》節目,我們請來明鏡編輯賀蘭若女士給大家詳細介紹由親歷“六四”,21名通緝學生名單中第14名的王超華女士的文章《回應鮑彤“六四政變說”》,該文章收錄在最新出版的第104期《明鏡月刊》中。 

明鏡書刊
明鏡書刊 明鏡書刊
廣告

法廣:在“六四”29周年前夕,《紐約時報》用中文連載了毛澤東前秘書李銳女兒李南央對趙紫陽秘書鮑彤的訪談,在訪談中,鮑彤提出“六四”實質上是一場政變?

賀蘭若:是的。鮑彤認為,“六四”是鄧小平公然違反黨紀國法,針對趙紫陽發動的一場政變。鮑彤說“六四”是鄧小平為了他自己的利益,由他個人決定,由他個人發動的一次以群眾為對象的軍事行動。”他認為:“判斷‘六四’的問題,關鍵是要明確一點:就是自始至終,主動的是鄧小平一個人,其他別的、所有的人都是被動的。楊尚昆也是被動的,北京市委是被動的,學生也是被動的。”

法廣:王超華為什麼不同意鮑彤認為“六四”是政變的說法?

賀蘭若:王超華在《回應鮑彤“六四政變說”》中分析說,鮑彤的陳述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事實錯誤,邏輯含混和重大疏漏。

以事實錯誤為例,鮑彤重複趙紫陽《改革歷程》書中的說法,認為胡耀邦追悼會後學潮趨於緩和,一部分學生已經主張複課,所以趙紫陽做了平息學潮的指示以後,就按照原定計畫訪問朝鮮去了。

可事實恰恰相反,當時學潮毫無緩和跡象,反倒被追悼會時的經歷  如聚集廣場悼念的10萬學生不知道也沒看到靈柩離去、學生代表下跪請願、謠傳李鵬出來接見卻始終沒出來,等等事情給激化了。

法廣:鮑彤都有什麼證據支持他的“六四政變說”?王超華又是如何進行反駁的呢?

賀蘭若:鮑彤的“六四政變說”一共有四個線索支持,趙紫陽“不能不允許學生悼念”引發鄧小平警覺;鄧小平撤銷新華社準備刊發的闢謠胡耀邦病情搶救的文章,否決了趙紫陽提議的在悼詞中稱胡耀邦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撤銷了原定的“十萬人向胡耀邦遺體告別”安排。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和第二個線索。

對於第一個線索,王超華分析認為,趙紫陽在4月18日提出“不能不允許學生悼念”,其實這在當時的中共高官中,根本談不上獨特。畢竟,民眾悼胡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四天,並沒有受到任何官方阻礙,反倒聲勢見長。因此說趙的提議引起了鄧小平的警覺,有些過於牽強了。

對於第二個線索,這篇關於胡耀邦病情搶救的文章是新華社4月16日為平息謠傳和安撫民情,在得到當時分管宣傳的中央常委胡啟立和辦公廳主任溫家寶同意後,兩天內完成的;4月18日當晚已獲包括趙紫陽在內的主要領導簽發,但午夜時分卻傳來撤稿命令。

按照鮑彤說法,鄧決定撤稿是因為判斷學生會堅持說胡耀邦是“開會時被氣死的”,並因此會情緒更加激烈地為胡耀邦爭取公道,藉此激化學生行動,以便讓趙紫陽承擔責任,然後就可以指責趙本人是“自由派”並實現將其撤職的政變目標。

王超華分析認為,學生運動態勢在4月18日前已經發展迅猛,闢謠胡耀邦是否是被氣死的重要性已經明顯減弱。後來的事實證明,撤稿這篇文章,對學潮發展基本沒有發生什麼作用,更談不上“激化”。

對於第三個線索和第四個線索;鮑彤說,稱胡耀邦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組織“十萬人向胡耀邦遺體告別”都是趙紫陽提出後,被鄧小平否決了。王超華通過對鮑彤在“六四”時被捕時間和與李南央的交談進行分析後認為,鮑彤對於這兩件事情或者有所隱瞞,或者自己也不完全清楚。
關於王超華對此四個線索的具體詳盡分析,請參看收錄在最新出版的第104期《明鏡月刊》中的《回應鮑彤“六四政變說”》一文。

法廣:為什麼王超華在文章中認為,現在中國的社會氣氛與1988年年底到1989年年初的社會氣氛非常相似?

賀蘭若:王超華認為,1988年夏末通貨膨脹導致的搶購恐慌,政府經濟政策開始緊縮,可是社會商品化趨勢並未稍懈,1989年上半年的通貨膨脹率實際上還遠遠超出了1988年夏。

如今也是這樣,中國經濟本已經危機四伏,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可謂是處處掣肘。金融、房產、股市和“割韭菜”的現實導致中國社會安全感嚴重缺失,恐慌悄然蔓延。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