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人手中的二維碼

發表時間:

《中國人手中的二維碼》是法國周六上市的《解放報》第四版頭條的標題,由該報駐京記者劉志帆(音譯)發回的這篇報道指出,目前在中國首都的街道上,小店和奢侈品店內都貼有移動支付的應用程序掃描。甚至一些無家可歸者也會使用。

法國報刊
法國報刊
廣告

文章開篇說在中國的大多數商店的收款處,顧客付款時總是會聽到這樣的提問:用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這兩個分別由騰訊和阿里巴巴開發的龐然大物,分享了中國90%的移動支付業。 打敗了長期以來在支付業中一直一支獨秀的現金,再加上又沒有真正推行使用的支票和信用卡的競爭,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收款行業中無可爭議的王者。現在是二維碼的天下了,它們可以和條形碼相提並論。貼在超市收銀台或是最大的奢侈品商店的櫃檯前,與其他小商品為鄰。付費則再簡單不過了:只需用手機掃描商店的二維碼,然後打入消費金額,或是顯示自己手機里的條形碼讓商店掃描。然後通過指紋或密碼進行進行驗證就足以證明交易。每個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的用戶都有自己獨特的二維碼,可以讓你從任何人那裡收錢。許多沒有合適掃描儀的小零售商只需將自己商店的二維碼打印的很大,並張貼在牆上就好了。

文章指出,中國是移動支付的世界冠軍,2017年一月至十月,移動支付的金額高達81萬億人民幣(合 103000億歐元)。這個首席位置要多謝97.5%通過智能手機上網的中國人。從現在開始,這些消費者不管買什麼都喜歡用移動支付。在北京三里屯的使館區,一個報亭的賣報人表示:“70%買賣”是通過移動支付的,即使是只買了一瓶兩塊錢的半升礦泉水”。據益普索(Ipsos)的一項調查顯示,14%的中國國人表示自己從不隨身帶現金。

即使在最傳統的習俗中,移動支付也隨處可見。生日慶賀或是春節傳統的紅包,都是通過微信寄出的非物質化紅包,2014年由騰訊推出的微信支付,在年初一進入狗年後不到二十四個小時的時間內,就有6億8千8百萬中國人通過手機給出或收到了微信紅包,而不是傳統上,裝了硬幣或紙幣的現金紅包。在三里屯,您可以在首都的時尚商店裡輕鬆購物,而無需取出錢包。

文章還講了幾個使用移動支付的小故事。三里屯街上的一個鮮果榨汁攤位吸引了好奇者的目光。在秋陽下,旁觀者驚奇的看着一個機器人是如何榨汁服務的。不過還是有一位服務員在旁協助的,他負責接受訂單,並笑着提醒:“當然了,還是收現金,但我不能肯定能找五十塊錢的零錢”,彷彿我們的要求似乎很是荒謬。再走遠幾步,在三里屯南街的樹蔭下,一位八十多歲的乞丐正在乞討,他的脖子上掛着一張二維碼,總是往有智能手機的路人身邊湊。這位乞丐沒有手機。二維碼是附在一位“朋友”的微信賬號上。他保證說人們還更喜歡給他鈔票,就像他腳下的小盆所表明的一樣,裡面裝滿了一元的鈔票。目前,通過移動支付在中國還被認為是安全的方式,一位北京人就表示:“隨着微信支付,不會再有收到假幣的危險了”。

不過,現金還在頑強抵抗着,特別是在那些上年紀的人中。上個月,黑龍江的一家超市裡,一位67歲的男子在和超市員工大打出手,因為老人沒有智能手機來付買葡萄的錢,而超市又不收現金。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對先進技術  賬戶預留的爭論。在北京的中山公園,3塊錢的入園費只收現金。這對於住在紫禁城附近的許多老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周六,法國出刊的全國性大報中有關中國的消息,還有《費加羅報》在副刊媒體版面的一篇,介紹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是開發並推出今日頭條、抖音、內涵段子等APP的《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並指出這家價值750億美元的公司已經搶去了不少業內大佬的光輝。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