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中日關係:因中美交惡而步出對抗狀態

發表時間:

中美貿易戰使得世界“老大”美國和“老二”中國之間的關係全面惡化,但卻推動“老二”中國和“老三”日本相互伸出了雙手,使得中日關係走出長達7年的低谷。

北京時間10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在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北京時間10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在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網絡
廣告

自1972年建交以來,中日關係起伏不斷,2012年至2013年期間由於國土糾紛及歷史問題更是跌至冰點。在美中貿易戰陰影下,當今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領導人的握手格外引人關注。10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會見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而在40年前的1978年10月,鄧小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訪問了日本。

據報道,在會談中習近平說,現在中日關係已經重回正常軌道,而安倍則表示希望可以開拓中日“化競爭為協調的新時代”。與過去幾年中日關係的狀態相比,兩國領導人這番表態已是十分積極。七年來日本首相第一次正式訪華,正好巧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安倍此次訪華帶領了500名商業領袖,中日領導人10月26日宣布,兩國一致同意加強經濟合作,不對對方造成威脅。在安倍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超過500項協議。總價值達26億美元。

中國總理李克強雖然沒有透露更多關於這些商業協議的信息,但是說這些協議將會給兩國帶來巨大的機遇。 李克強還說,維護中日關係的長期穩定對兩國都有益,對地區的穩定也有益。

不少分析人士將中美貿易戰視作促成安倍訪華的最直接因素。因為在貿易戰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愈發明顯。過去三年來日本政府一直想要促成與中國領導人的對話,而中國總是拒絕。現在促成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因素就是中美貿易戰。

中日關係過去數年跌入“冰點”是由於爭議島嶼問題。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花費20.5億日元收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引發中國強烈反應,此後中日外交摩擦也一直不斷。長期影響兩國關係的還有二戰等歷史爭議問題。

日本共同社援引日本政府的信息稱,安倍晉三在訪問期間向習近平提出,要求改善兩國在爭議島嶼方面的情況,而雙方已就加強溝通、避免不測事態達成一致。

有分析認為:安倍晉三這次訪問並未涉及太多島嶼爭議,日本是用擱置爭端問題來換取與中國關係緩和的機會。雖然現在兩國關係明顯轉暖,但長期影響兩國關係的二戰等歷史爭議問題及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等問題,仍然是未來中日關係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兩國關係雖邁出了回歸正軌的第一步,但未來仍存在很大變數。

從會見習近平、李克強到訪問北京大學,再到中日兩國簽署本幣互換協議及其他500項協議,安倍三天的訪華行程安排緊湊。中國排名前三位的領導人都與安倍晉三會面,被認為是中國提供的最高禮儀。而中國國家主席邀請日本首相共進晚餐,是2007年時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以後11年來的最高待遇。體現中國為應對美國的全方位壓迫,拉攏美國的盟國日本成為中國“友軍”的周密戰略。

不少分析也都對中日未來關係的發展抱持謹慎態度,安倍晉三北京之行的成果主要體現在經貿方面,但不能忽略其中的政治意義,儘管如此,並不代表兩國政治問題的解決。雙方結構性矛盾還存在,還缺乏最基本的信任。雙方沒有太多提及領土及歷史爭議問題,但這些矛盾沒有解決,因此今後關係的發展仍有很大變數。由於過去十年中日彼此積累了相當程度的不信任,如同美國一樣,日本也對中國崛起抱有戒心, “摸着石頭過河”將是未來雙方的心態。中日關係“再次正常化”,是中美貿易戰和特朗普保護主義政策所造就,中日兩國關係仍然脆弱。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