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香港/政治

香港戲曲中心英譯拉丁化 評論斥大陸化兼排外

「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但是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當年一首預言香港回歸後情況的流行歌曲《皇後大道東》描述的最顯眼的改變終於變相發生:港府注資興建、位於西九文化中心內的「戲曲中心」,其英文譯名將會採用曾被批評為矮化粵語的普通話音譯Xiqu Centre,是第一個由香港法定機構管理而又以普通話拼音命名的建築物。中國事務評論員程翔指出,這是港府不捍衛香港文化和價值,配合中央政府大陸化香港的另一例子,讓港人逐漸接受看不慣的中國內地事物。

戲曲中心以普通話作音譯,被指排外和大陸化
戲曲中心以普通話作音譯,被指排外和大陸化 法廣
廣告

近年來,港人抗拒大陸化的意識日漸高漲,一些商家為迎合或照顧中國內地「同胞」而改用簡體字印行餐單或指示牌都會被網民指責,不少商家為此又把餐單和指示牌改回用繁體字,而戲曲中心的英文名字用「Xiqu」來命名,早在2013年1月初擬時已受到抨擊,並有三百人致函西九文化管理局提出反對意見,該局聲言會聽取民意再作決定,但管理局看來並無改變之意。記者翻看戲由中心資料,發現中心在同年九月的動土儀式上,其橫額的英文部分已用上「Xiqu」。

這個將於下月舉行開放日、明年一月正式開幕的戲曲中心,網民反對其英名用「Xiqu」,主要是認為應用通行的意譯Chinese Opera,用普通話音譯是「媚陸賣港」,而這種在大陸也不流行的漢字拉丁化亦容易出現誤解,例如可能被音誤為「私處中心」。香港自治運動更為此發表聲明,指這是罔顧香港粵語文化,更有矮化粵劇在香港地位之嫌。

網民言論引起個別學者和樂評家駁斥,香港浸會大學時任翻譯學課程副教授楊慧儀當年指出,將戲曲翻譯為Chinese Opera極為不當,因為opera專指世界各地繼承意大利傳統的歌劇,表演形式有特定規範,與中國戲曲迥然不同。她又說,Chinese Opera的譯法是當時歐洲帝國主義擴張,歐美擁有國際文化話語權所致,認為戲曲應譯為Xiqu,以凸顯這是中國文化。

本身是粵劇名伶的八和粵劇學院副主席阮兆輝當年6月出席立法會西九計畫委員會會議時亦支持戲曲中心譯為Xiqu中心,他解釋,西方的Opera以演唱為主,戲曲則是綜合性表演,包含聲樂以外的翻、騰、跌、撲及兵器對打等元素。至於以原文音譯,日本能劇亦可音譯為Noh,戲劇譯作「Xiqu」,相信外國人亦能明白。他更指出,兩岸四地有超過三百個劇種,因此不宜用粵語音譯。但他沒有解釋,為何功夫和點心的英文是粵語音譯Kung Fu和Dim Sum,而且非常流行。

事隔五年,直到戲曲中心快將開幕,才發現管理局已把戲曲中心的英文定名為Xiqu Centre。

中國時事評論員程翔接受本台訪問時反駁支持者的論點,他表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opera雖源自意大利,但大家都知道是歌劇,已超越國籍,就像阿拉伯數字已具普世意義。他續稱,若認同文化有普遍性,便不應排除外來事物,否則,便是以狹隘的民族主義心態排拒國際化潮流。

他又說,把戲劇譯為Xiqu其實是大陸化的表現,因為以漢語拼音為名字,外國人難以明白,起不到溝通作用,反而有礙交流,例如不懂普通話拼音的港人,若要向外國人解釋Xiqu,想查英文字典也查不到。

西九文化區是港府注資二百多億元透過西九文化管理局設計及成立,程翔指出,管理局把孰曲中心譯為Xiqu中心,便是配合中央政府大陸化香港的一例,把港人看不慣的東西逐漸接受和適應,這是最可怕的地方,而另一例子便是早前讓應該封閉式管理的駐港解放軍身穿軍服去清理風災後倒塌的樹木。

他又說,港府不敢捍衛香港的文化和價值,才是香港最不幸而的事情。

耗資27億港元(摺合約3億歐元)、費時五年興建的戲曲中心,別稱「西九東大門」,是西九文化區的主要表演場地。中心樓高八層,主要設施包括一個可容納逾一千人的大劇院、有二百個座位的茶館劇場、八間專業排演室和演講廳等。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