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一戰百周年

一戰百年日 世界在追思 中國獨自狂歡

一戰之慘,人類罕見,七千萬軍人參戰,其中1000多萬戰死,七十幾國程度不同涉戰,中國雖然不是戰場,但中國以另外一種重要的方式參戰,向英法主戰場提供他們急缺的幾十萬勞工。11月11日百周年紀念,七十幾國元首和政府總理來巴黎參加莊嚴而又十分簡樸的紀念。一位華裔女中學生用漢語朗誦一戰中國勞工信件的聲音令人感動,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缺席格外醒目。

11月11日,七十幾國元首和政府總理在巴黎凱旋門紀念一戰終戰百周年,圖為領袖們聆聽法國總統馬克龍致辭。
11月11日,七十幾國元首和政府總理在巴黎凱旋門紀念一戰終戰百周年,圖為領袖們聆聽法國總統馬克龍致辭。 路透社
廣告

一戰百周年紀念過去了兩日,但是相關的議論不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什麼沒有出席如此重大的紀念。法國沒有邀請中國領導人嗎,幾乎不可能。中國與一戰沒有關係嗎,了解這段歷史的會說不可能。習近平主席日理萬機嗎,有可能。相信出席紀念一戰紀念的領導人,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從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都不是閑人。有人說那時候是民國,領導中國的又不是中共,沒有必要參加一戰紀念,這個隨意割斷中國歷史的理由更荒唐。有人說一戰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經受的那段歷史很憋屈,因此從不願意紀念一戰。還有傳統的想法,一戰是歐戰,和我們中國沒有關係,其實這些理由都很勉強。

1918,在法國北方前線搬運沙包的中國人
1918,在法國北方前線搬運沙包的中國人 網絡照片

的確,這段中國人付出重大犧牲的重要歷史曾經被英法忽略,但是法國政府九十年代開始就已承認一戰華工的歷史貢獻,中國領導人不出席這樣的場合是否顯得對這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沒有充分把握?

著有『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與國際化』一書作者、香港大學歷史系國際史教授徐國琦對澎湃新聞表示,“一戰不僅跟中國有關係,而且大有關係”;“美國和中國幾乎是同時正式參戰的,都是1917年。美國是4月,中國是8月”,“美國參戰的意義在金融層面,避免了英法兩國的財政破產。中國的貢獻則是在人力資源方面。一戰對英法兩國人力資源的消耗是驚人的,而中國則可以源源不斷地向西線提供強勞力,進而幫助英國兩國避免人力資源破產的危險。”

徐國琦還認為,“正是因為中國的參與,大戰爭才真正變成世界大戰。中國是一戰歷史的一部分,一戰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徐國琦進而指出:“無論是一戰與中國的故事,還是一戰華工的故事,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故事’,更是一個‘人類共同體’的故事”。

法國塞爾奇.蓬多瓦茲大學教授張倫13日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11月11日,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及歐洲各國以一種莊嚴的氛圍紀念一戰結束百年,為人類未來的和平祈禱努力的時候,從東方的中國傳來的卻是所謂‘光棍節’的購物破千億的消息”。

他表示,“對擇選這樣一個日子做這樣一個節日,有如此的商業狂歡,卻難免有些感慨。須知,中國也是一戰的參與者,且不講那數十萬背井離鄉到歐洲協助協約國參戰,為協約國最後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民眾,其中還有許多客死他鄉;僅就一戰造成的人類的慘劇,引發的對中國歷史後來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深遠的種種後果,作為全球化時代地球上的一員,或許我們都該在這個日子多一份凝重,少一份輕飄虛浮….”作者接着反問:“如今如此行事,是不是從一個側面展示出這個民族歷史感的喪失、人類意識的闕如、知識的欠缺,是一種深層的文化危機的表徵呢?”

張倫總結,百年已經過去,但一戰依舊纏繞我們。不了解一戰,某種意義上講是無法明了我們所生活的當下世界的。

最後,再讓我們重溫一戰百周年紀念日那位華裔女中學生在凱旋門前當著世界各國領袖朗讀的那段華工信件,其實,中國人在百年前終戰之日已分享了終戰的喜悅,已親身領會了世界和平的奧義:

“忽聞教堂鐘聲、工廠汽笛聲、以及廠外歡呼聲與歌唱聲同時並作,余輩驚問何故?始知休戰條約已簽訂,戰爭從此可以終止矣。此何日也?記與永久不忘之,1918年11月11日也。是日,各種工作各地戰事自11點起一律停止。余返營午膳後乃即出外,欲一觀當日法人慶祝休戰之盛況。迨行至街市間,已人山人海,男女老幼軍士人民,各色人種混在一起,互相握手,時或歌唱,時或歡呼。在萬人歡呼歌唱之中竟有哭泣者,此實喜極而涕之表現,其情不可自禁之快樂,自非言語所可形容此種種狂歡之狀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