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西方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承諾不具信心,期待也不高

發表時間:

上周六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進博會的分析評論。

2018年11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言。
2018年11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言。 ©REUTERS/Aly Song
廣告

台灣《旺報》的社論稱:“第124屆廣交會剛剛閉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進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吸引了全球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反映大陸全球化進程的兩個重要面向:出口與進口,折射的是大陸發展階段與方向的改變。從1957年大陸開始舉辦廣交會(現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到1997年舉辦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到2018年首次舉辦進博會,對應的是大陸不同時期對出口、吸引外資與進口的需求。如果說廣交會開啟了大陸製造的時代,進博會將推動大陸製造走向大陸創造,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大陸敞開進口大門,渴望改善全球貿易失衡、緩和中美經貿摩擦,亦可在貿易保護主義浪潮興起之時,帶動全球各經濟體重視進出口貿易,為世界經濟創造良性循環。”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對這麼好的事情,有的西方媒體還是找茬說了一些風涼話,意識形態之牆有多高,足以令人感嘆。比如稱進博會是中國‘作秀’,因七國集團沒有領導人前來捧場進博會被‘冷落’,雲雲。甚至有的糊裡糊塗地把進博會與中美貿易戰掛鉤,而舉辦進博會是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就宣布了的,當時中美還沒有貿易戰。進博會無論如何都是中國為促進全球貿易積極做出的舉措,就是放開想象力,恐怕也想不出這對西方國家的出口有啥不好。又何必非善意地揣測中國有何‘政治目的’呢?”“中國的邏輯總有幾分自己的特色,中外合作應當相互理解、尊重,相向而行。中美的做事方式不太一致。兩國處於全面貿易戰中,中國完全可以把所有美國企業排除在這次進博會之外,以向對方施壓,但中國的選擇是貿易戰歸貿易戰,對美開放歸對美開放,進博會仍向美企敞開大門。美方的態度則是,既然打貿易戰,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就都是錯的,中國做什麼都可以質疑是‘詭計’。哪一種態度更有胸懷呢?”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進博會規模龐大,吸引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企業參展,包括180家美國企業。然而,出席的國際政要卻寥寥可數,美歐等西方國家均未派要員與會;會議對亞洲市場也難起到提振作用,亞洲多國股市表現不佳,表明西方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承諾不具信心,期待也不高。西方國家對‘進博會’熱情不高,對中國的承諾警惕,大致有如下原因:第一,會議的承諾並不新鮮,只是重複之前的承諾,且模糊、不具體。”“第二,思想混亂與政策模糊。中國資源配置是由計畫機制,還是由市場機制來主導,中共內部存在着思想混亂與政策不明確。”“近來,中國社會爆發‘私營經濟離場’論,和‘國進民退’等爭論,就是因這種思想混亂和政策模糊的例證,讓外界對中國經濟改革不抱信心。”“第三,‘中國方案’令人不安。”“中國這種威權政治與部分市場機制相結合、以地緣經濟和政治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就是俗稱‘中國方案’或‘中國模式’,透過一些戰略規畫或機制(如‘一帶一路’、金磚國家機制、上合組織及這次的進博會等)在國際上推廣,讓西方國家如芒刺在背。歐美特別害怕和忌諱中國將把國內的那套東西,帶到國際社會來。譬如,‘一帶一路’就被視為完全是中國挑戰西方的做法, 認為‘一帶一路’做的很多事,都是中國國內那套東西。”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