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真實的馬克思主義與理想化的馬克思主義

發表時間:

法國各全國性大報19日重點關注的話題有:周末在法國遍地開花的黃衣抗議活動、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因脫歐方案而陷入的政治困局、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德國以及比利時的訪問、法國政府考慮提高外國留學生高校註冊費的消息,等等。關於中國,財經報刊《回聲報》就剛剛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發表文章,認為中美緊張關係導致這次峰會失敗。《費加羅報》在觀點版發表法國哲學學者André Sénik 的文章,評論中國聲援工人運動的大學生遭到當局打壓的事件。

廣告

中美貿易戰導致APEC峰會失敗

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領導人峰會周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幕,21國領導人未能在峰會落幕之日發表聯合公報。《回聲報》的報道指出,這是亞太結合組織峰會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與會各方未能達成共識的直接原因是中美貿易戰還遠沒有找到解決方案。根據法新社獲得的消息,美國方面一開始就推動其他與會國接受一項等於是批評世界貿易組織並呼籲世貿組織改革的聲明,而中國不接受這樣的要求。文章指出,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不肯屈駕出席,這次峰會一開始就出師不利,峰會開始的前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發表講話,抨擊貿易保護主義和美國優先政策。美國副總統彭斯隨即還擊,表示只要中國不改變態度,美國就不會改變做法。文章寫道,從中美在這次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的對立來看,本月底在阿根廷舉行的20國集團領導人非正式峰會恐怕會非常困難。屆時,特朗普與習近平將面談。

貿易戰:愚蠢的戰爭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上周五在巴黎參加一次關於世貿組織改革的會議。《回聲報》報道引述阿澤維多在會上的發言指出,世貿組織不會消失,但倘若各成員國不做任何努力去適應當前貿易現實的話,該組織的信譽和運作都將受到嚴重破壞。報道指出,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就不斷受到質疑。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批評說,我們原以為中國會與其他國家一道,遵守同樣的規則,並成為一個新的機遇。事實卻是,亞洲、尤其是中國迅速變成了一個按照自己的規則和行為方式運作的非常特殊的遠東。阿澤維多則表示,有人懷疑中國越過了世貿組織的規則,還有人抱怨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自己國家的運行規則不符;另外一些國家認為,在某些領域,中國的做法部分地,或者完全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歐盟委員會貿易事務專員沒有明確點名中國,但她強調必須改變的一些做法也是中國常常被指責之處。勒梅爾還就中美貿易戰發出警告指出,世界有可能從中美之間的貿易冷戰過渡到一場公開的貿易熱戰。對於全世界來說,那將是一次經濟自殺行動。這場戰爭沒有理由存在,純粹是愚蠢的戰爭。阿澤維多也指出,世界貿易大戰的最壞情形,有可能讓全球貿易增長降低17個百分點,全球國民生產總值也將減少1.9個百分點。

中國大學生以想象中的馬克思反對真實的馬克思

2018年夏季起,一批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中國大學生髮起聲援深圳工人維權的行動,這些大學生隨後受到當局的打壓和抓捕。法國哲學學者André Sénik就此在《費加羅報》觀點版發表文章:在中國,真實的馬克思主義鎮壓那些將馬克思主義理想化的人。作者指出,這些年輕人以為自己是在維護馬克思,反對對馬克思的背叛,實際上,他們是在以一種想象中的馬克思去反對真實的馬克思。作者分析道:自1917年以來,人們對共產黨國家的各種鎮壓已經習以為常。這種鎮壓的理論邏輯是馬克思所說的無產階級專政。這一點,馬克思在1852年寫給普魯士記者魏德邁的信中就做出闡述。1875年他又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重申。但他所說的無產階級專政並不由無產者自己來執行,而是由組織成階級、政黨和國家的無產者來執行。《共產黨宣言》強調的是共產黨和共產黨國家的領導作用。那些反對共產黨國家的人,哪怕他們是無產者,也是無產階級的敵人,無產階級的國家就有權使用一切手段鎮壓他們。所以,那些想要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去維護工人權利的人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在《資本論》的作者那裡,他們根本找不到支持工人反對無產階級國家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依據。他們甚至從中找不到任何公民社會存在的空間。中國共產黨如今也不敢面對世界公然承認,在共產主義制度下,工人無權自由組織工會,也無權自由組織罷工。中共於是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語言,以“反革命運動”來詆毀自由組織工會、組織罷工等這些原本是自由主義精神的要求。文章繼續寫道,當然,這些中國大學生沒有其他的途徑。他們的前輩曾經在1989年嘗試以人權的名義,像簽署《七七憲章》的捷克知識分子那樣,維護無產者的自由與權利,結果他們被真正讀過、並讀懂了馬克思的人掃射而倒。這些真正讀過、讀懂了馬克思的人也像他們的思想導師一樣,完全不喜歡人權,即使這是那些有血有肉的勞動者的權利。文章作者最後呼籲:那就讓我們不遺餘力地支持這些勇敢的中國大學生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