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中國可以拒絕照搬西方 然而社會主義一樣要講法治民主

發表時間:

 本周二北京舉行改革開放四十周紀念集會,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活動的分析評論。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澤遠的評論稱:“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不僅將改革開放提升到‘偉大覺醒’、‘偉大革命’的高度,也概括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個時代為改革開放做出的歷史貢獻,並向這三位中國前最高領導人表達敬意。”“習近平說,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這是中共最高領導人首次將改革開放與中共建黨、建國並列,並將改革開放定位於中共的一次偉大覺醒,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也就是說,習近平認為改革開放已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新的精神基因,意指任何否定和質疑改革開放的觀點,都不會被中國社會所接受。”“此前有分析認為,中國官方一段時間以來有意避談鄧江胡的貢獻,或是要逐步營造習近平與開國領袖毛澤東並列的歷史地位。但習近平將毛澤東發動的文革定性為‘十年內亂’,高度讚揚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個時代的歷史貢獻,有助於打破上述傳言。”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中國經濟的很多要素在自我嬗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勞動力價格的增長。與此同時,企業的環保成本、安全成本也都增加了,中國企業如何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原有優勢、創造新優勢,是個戰略性問題。中國國內利益分化比想象的要快很多,這導致了形成共識越來越難。過去大家都比較窮,改善物質生活水平和積累財富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目標。現在人們的物質條件有了一些群體性差別,不同群體的主要訴求也不太一樣了,一些新問題來得很快、很猛,很容易在互聯網時代形成焦慮和緊張。腐敗問題得到強有力遏制後,貧富分化問題更加凸顯了出來。現在不光有收入差距問題,財產差距也成為關注點。利益分化會導致思想分化,增加在重大問題上凝聚全社會的難度。除了內部問題,外部挑戰帶給改革開放的戰略壓力正在出現量級的增加。習近平18日的講話中指出,‘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愈來愈多西方專家放下成見,嘗試理解中國成功之道,有學者認為不能用民主與專制的二分法理解中國政治,改為將焦點放在中國決策過程的靈活彈性;有學者認為中國奉行的既非民主亦非獨裁,而是唯才制(meritocracy);有學者還形容中國進化為‘幻影民主’(phantom democracy),雖然沒有民主選舉,打壓網上串連活動亦毫不手軟,可是政府對於網上輿情的緊張,亦驅使當局積極回應民情,情況跟民選政客擔心選票有幾分相似。不少西方專家都承認,北京確實走出一條獨特道路。”“然而單靠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持用人德才兼備,並不足以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還必須要有健全法治作為基礎。”“以維權律師王全璋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為例,王於2015年被捕,與外界隔絕,被囚超過3年,至今當局仍未啟動任何法庭程序處理控罪,不管當局如何辯稱‘依法處置’,看在一般人眼裡,都會質疑是堆砌理由,未經審訊長期剝奪一個人的自由。中國可以拒絕照搬西方一套,然而社會主義一樣要講法治講民主,不能簡單說一句國情不同、觀念不同,就將不合理的作為說成合理。”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