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中國傳媒用詞頻率“厲害國”輸給“穩預期”反映貿易戰嚴峻

根據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畫2018年年終報道,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中國大陸傳媒的慣用詞也有所改變,從2018年7月初美國開始發動貿易戰之後,“厲害了,我的國”已經在傳媒上失去往日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穩預期”,一個較為收斂的用語。甚至連環球時報的用語,也從之前好戰的《自衛反擊戰》變了《貿易戰喚醒中國,我們的社會在成熟》。

中國人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8年3月5日
中國人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8年3月5日 路透社
廣告

撰寫這份報道的是該計畫中心主任、前資深大陸新聞工作者錢鋼。報告以統計方式,計算大陸傳媒慣用詞的使用頻率,反映中國的政治狀況。

報告書指出,人民日報8月11日的頭版大標題是《穩預期,不畏浮雲遮望眼》,這是中共官方喉舌首次在標題上用上“穩預期”這個用詞。“預期”基本上是信心,要對中國經濟和大體上的情況要有信心。紅色的小標題寫道《經濟形勢年中看》,之後另一個粗體字的小標題是《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穩則預期穩》。文章大致的意思就是不必要對中國經濟擔心。

但報告書同時指出,中國的政治術語當然不是光從字面來解釋,而是要懂得個中字裡行間的奧妙。“穩預期”這個詞在人民日報的歷史上,在標題上只出現兩次,兩次都在2018年8月。內文中出現這個詞,2018年上半年只有3次,但下半年卻出現48次。

“穩預期”頻頻出現,“厲害國”卻逐步收縮。讚揚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取得舉世矚目經濟和科技成就的《厲害了,我的國》,2018年3月成為中國有史收入最高的紀錄片。國家傳媒之前亦一直為此片大搞宣傳。但到了下半年,其出現的頻率次數,只有上半年的六分之一。

美國剛發動貿易戰時,環球時報在7月6日的社評標題是《用打抗美援朝的意志打對美貿易戰》。但到了10月17日,它的社評標題是《貿易戰喚醒中國,我們的社會在成熟》。後者的內容講的是貿易戰對中國“戰略耐心”的“巨大考驗”。內容指出:“貿易戰來得還是很突然的,整個中國社會都沒有預料到它會形成今天的規模和強度。這樣的強刺激對在現代化路上立足未穩的中國來說顯然是巨大考驗,中國有可能被激怒,開展一場準備不足的魚死網破式的戰鬥。中國社會是很容易被美國逼出原有的改革開放之路,退回到保守和封閉中去的。”

報告書指出,“中國製造2015”和“中國方案”也在下半年逐步退出傳媒的版面。所謂“中國方案”就是中國已經發展出一套特有發展模式,可以借鑒其他國家仿效。根據報告書,中國傳媒出現“中國製造2025”的用詞,上半年佔了全年大概75%,下半年只25%。至於“中國方案”,下半年只佔全年的五分之二。

報告書認為,上述兩個政治用詞頻率在下半年明顯縮小,可能是中共領導層對國際大環境變遷的反應,也顧及其對本國政治環境的影響。

習近平在最近改革開放40周年的講話中用上了以下的用詞:“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這是對中國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個明顯的警告。

人民日報用“金融風險”這個詞,也有明顯的增加。報告書指出,2015年和2016年,“金融風險”的見報率只是屬於“溫”的類別,但到了2016年已經成為一個“熱”詞,而且還一直的繼續發熱下去。根據報告書,2015年,“金融風險”這個詞出現大約225次,之後一直升溫,到了2018年已經差不多出現350次。

“下行壓力”也一樣。根據報告書,2018年第四季傳媒出現“下行壓力”的次數,比起其他三季高出至少一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