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美

聯合網:劉鶴赴美談判多了“特使”身份意味什麼?

中美貿易談判逼近衝刺期,美國談判代表上周剛踏出北京,中國代表團如今已整裝待發,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本周四又將赴華盛頓,貿易戰90天“停火期”內的最後磋商。新華社19日早宣布劉鶴赴美的消息,一些眼尖的人士馬上注意到,和此前在1月底赴美時相比,劉鶴這次多了一個身份:習近平主席特使。

特朗普在個人推特上分享同劉鶴開心握手的照片          2018年5月17日
特朗普在個人推特上分享同劉鶴開心握手的照片 2018年5月17日 Twitter“Donald J. Trump”
廣告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硝煙浮現以來,劉鶴一共去了三趟華盛頓,身份有時候是“特使”,有時候不是。這不同的身份會帶來什麼差別,其中有什麼玄機?

聯合網報道,2018年2月底,他首次為中美貿易問題專程赴美磋商,當時的身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同年5月中,劉鶴再率團到華盛頓談判,這回他的身份升級為“特使”,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不過,那次磋商依然無法在貿易戰千鈞一髮之際力挽狂瀾,美國7月6日對中國開出“第一槍”,對首批34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中國立即宣布採取報復措施,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

去年12月,兩國元首在阿根廷決定“停火”90天;今年1月底,劉鶴第三次赴美談判,這次他的身份又改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在來臨的本周四赴美,劉鶴的身份恢復為“特使”,全稱: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多了個“習近平主席特使”意味着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成曉河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析,加了“特使”職銜等同於增加了劉鶴的授權,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他代表的將不僅是中國政府,也代表習近平。

成曉河預計,劉鶴此趟去華盛頓除了談判,可能還會代表習近平簽署一些文件,超越他上一輪訪華盛頓所取得的進展。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貿易談判中,中美已開始就一份諒解備忘錄進行了磋商,雙方同意兩國之間作出的所有承諾,都將備註在這份備忘錄中。這份備忘錄如今有待簽署。

至於劉鶴去年5月以“習近平特使”身份赴華盛頓,成曉河解釋說,作為特使權威很高,中國當時希望避免貿易戰大規模爆發,把一些爭議基本擺平,但雙方並沒有談成。

成曉河說,如今官員們“時差還沒倒過來就繼續談”,說明中美談判很緊迫,從這般緊鑼密鼓的程度看來,雙方依然希望能在3月1日期限前達成協議,化干戈為玉帛。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貿易戰曠日持久,對中美都會造成傷害,然而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的“結構性改革”,中國也不可能輕易讓步,因此延長停火期是最可能的結果。不過,中美仍不放棄最後一刻努力,這是好現象;退一步說,美國如果決定延長停火期,也需要亮出談判成效,對內說出足夠理由的條件,所以劉鶴這次赴華盛頓,名副其實是“任重道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