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六四

《八九民運史》作者陳小雅:成敗皆蕭何 ——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者鄧小平

今天的89六四特別節目的嘉賓是《八九民運史》的作者陳小雅女士。六四三十年過去了,但這段中國民主運動的重要事件依然被中國政府定性為“反革命暴亂”,有關歷史資料更是在中國遭到全面封殺,民眾難以知道真相。原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副研究員陳小雅用三十年的心血,歷盡包括被解職在內的艱辛歷程,經多次修改完善,終於完成的130萬字歷史研究巨著,可以說填補了歷史空白,也還給這段歷史一個真相。

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
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 網絡照片
廣告

法廣:書的內容實際上貫穿了中國從1976年文革結束後到1989年六四事件的歷史 , 為什麼要用《八九民運史》這個書名 ?

陳小雅:我本來就是打算寫一本八九民運史,我的這本書於1996年在台灣首版。出版了以後,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一個改革派的重要理論家,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所長  蘇紹智先生(六四以後也到了美國,成為著名的異議人士)當時給我提了一個意見,他說八九年的這個事件實際上還是改革前十年積累下來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本身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加上偶然事件的激發而爆發的。如果對前十年的歷史進行交代,就會明白八九民運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看了前面的歷史,就知道民運中的各個人物的態度也有其必然性。反之,不了解前面的歷史,就不會理解後來這些人物的作為。

因此我就在修訂版中加了前面的兩卷,主要講89民運的歷史因由、胡耀邦的政治生涯中的人事關係和政治鬥爭留下來的政治派別的原因等。因為八九年發生的事情就是那些歷史進一步的激化和展開,所以加上了前面十三年的歷史,也就是從毛澤東去世的1976年開始。

法廣:如果回顧這十年來的民主訴求,從79年的西單民主牆開始以及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來看,鄧小平開始也採取了支持,或者說不反對的態度,但隨後總是根據形勢的變化時松時緊,為什麼?

陳小雅:實際上,從民主牆開始就包含了民間競爭和朝野互動的關係。在民主牆之前有一個“理論務虛會”,就是黨內關於思想解放的討論,追溯到文革十年中,所有問題,包括毛澤東的問題都被提了出來,會上討論的內容傳到了民間後,就誘發了民間對民主思想的表達。但民間的思想和黨內並不一定全有關係。如果要把這段歷史表達清楚,就是一本“中國解凍史“要說明的東西。從反右運動前,大鳴大放時,在蘇聯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風潮的影響下,中國也誘發了包括民國時代留下來的知識分子的自由思想的表達,他們給執政黨提意見。就是這些民間的訴求和理論務虛會上中共黨內要求改革的思想結合,造成了民主牆時期的要求思想解放的潮流。

這股潮流就包括魏京生、鄧小平,一直到大學裡學生自辦刊物的潮流,但這個時期就被後來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打斷了,然後就分成一個右,一個左的局面。可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原因都是鄧小平的態度的轉變。

法廣:他的態度發生如此大轉變的原因何在?是怕共產黨被削弱而攬權,還是怕亂?

陳小雅:不放權,不要亂和他要安撫保守派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作為執政黨的一員,甚至領袖,利益肯定是一致的,就是說在這個方面要由共產黨主導,要走出毛澤東時代,有所鬆動是一致的,也是有度的。他們不可能用民間的意願來左右他們的政策。我認為鄧小平從價值觀來說是實用主義者,從表現形式來說是機會主義者。

胡耀邦為什麼沒有主持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討論?

法廣:你的書中也對胡耀邦的思想歷程有詳盡的描寫,從1979年到85年,是否已經明顯表現出了他和鄧小平在政治理念和對民主態度上的區別?

陳小雅:胡耀邦要的民主也不是現在我們說的多元制衡為主的西方的民主的概念,他指的也是黨內的民主,甚至包括皇帝親民,傾聽群眾的意見,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等等所謂“為人民服務”這樣的民主,屬於“作風民主”而不是“制度民主”,和現在說的西方民主也大不相同。但僅此而已,他和鄧小平的距離已經非常大。鄧小平就沒有像胡耀邦那樣把群眾放在心上,他追求的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把經濟先搞上去,這些政策也可以惠及民眾,但是他的目的是為了一個國家和黨的形象,一個執政黨權力是否穩固。就是說,他有更多的價值追求,不像胡耀邦是比較單純的,被認為是共產黨人的“良心”。

正因為鄧小平和胡耀邦有相當大的共同點,因此在鄧小平提出“四項基本原則”以後,居然就放棄了討論。鄧小平在會上提出“四項基本原則”後,還是問了:這樣提是否可以?並請大家討論。當時胡耀邦是會議主持人,他可以決定會議是開下去進行討論,還是結束,結果他當時就決定結束了。為什麼?可能是“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在當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可能出現了一些回城上訪等各種各樣的群眾問題,政府難以招架,再加上當時東歐的一系列起伏和事變等等,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居然就決定不進行討論了。所以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來,胡耀邦他自己也有不徹底的一面。他也是執政黨的一員和領導人之一,因此他考慮問題就不會像民間那樣簡單。我是這麼想的。

法廣:能不能說,正是民間與中央的互動加上高層領導派系之間的博弈和猶豫,給八九民運造成了一個得以發展的空間?

陳小雅:是的,黨內也有改革派,雖然胡耀邦受挫了,但是趙紫陽上來到底還是眾望所歸。雖然當時他為了做給左派看,也打壓了一些人,但他基本上還是將改革派的人籠絡到了自己的旗下。如果趙紫陽在台上的話,中國的改革就會有一定的前景,中國的自由派也認為自己會有一定的空間,當時肯定是這樣的一個局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